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库塘污水处理系统3 E& A8 y' y7 d; {) M
4 R% h# L$ b' h4 `0 w1 H0 w 雨后,环卫工人在洱海边打捞水草。
! x+ D( y1 h4 H% A+ _ 11月24日
& K: r* M, v4 s 《光明日报》- b2 T$ x0 P" n* m7 r2 v
一滴洱海水,映出“千秋画万古琴”
0 d% [. e4 P8 _, k2 G2 U( E) a 11月24日《光明日报》在主要版面刊发了《一滴洱海水,映出“千秋画万古琴”》、《七大行动洗净洱海绿水青山》、《打好洱海源头保卫战》三篇报道,展示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的新进展,用镜头和文字,诠释了大理各族各界全力以赴开展洱海保护治理,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信心和决心。; E3 c* S; l5 y l
6 Z8 h+ ~. i! f, {; ` 这几年,洱海治理的力度加大,洱海周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一大早,洱滨村村民杜雅丽就开始忙活,把自家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杜雅丽对记者讲了垃圾处理的情况:“我们村有专门的临时堆放点,等一下倒进去就可以了。以前的话,我们会倒在猪圈里面,或者是洱海边上。”
! p8 o) V, p4 m( _1 P; V 村里和村民签了责任书,又设了垃圾临时堆放点,还聘请了保洁员负责打扫公共区域,村民们倒垃圾的习惯改变了。在大家的共同维护下,村里非常整洁。村里收集的垃圾由垃圾清运车统一清运到镇里。0 M6 {: z. A. A4 w
! N% c4 _, f2 R 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垃圾清运员赵光忠说:“每天来清运一次,运输过程中必须要把棚布蒙起,避免垃圾到处乱飞。”% q, D/ Q% b2 B1 I r
据赵光忠介绍,以前要把垃圾运到几十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场,一个来回要三个多小时,现在只要十分钟,就能把垃圾运到附近的压缩中转站,极大地缓解了垃圾处理的压力,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压缩后,再统一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实现大理市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E: c) b9 C& q' w7 ~4 u% K" q 大理采用的是“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层级管理模式,这几年,大理市城乡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量从2013年的16.47万吨上升到2016年的27.54万吨,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虽然大理市生活垃圾处置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已经进入了成熟的运转阶段,但仍有问题亟待解决。大理市城管局副局长段怀祖说:垃圾“虽然老百姓已经分类了,但最后收集员、保洁员还是给它混杂在一起到垃圾焚烧厂,我们分类以后,下一步的这些企业的连接机制现在还是一个空白。”
! U9 T" v+ n* V9 S
: t0 s1 `- V7 c2 s. k* A 面临这诸多难题,今年6月,大理州开始探索城乡垃圾处置跨区域合作。同时,大理正在增建一条日处理量为600吨的垃圾焚烧线,未来将有更多的地区纳入垃圾处理范围。
9 o+ O1 k9 W& J3 ~4 Y' m7 a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生态治理有了新标准,而这一直以来是生态保护的薄弱项。大理在城乡垃圾一体化上做出的努力,正体现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A G: a& a1 y8 u; D! `, |
大理电视台 李玲整理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