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北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属典型的农耕民族。/ n. r' J3 ~% l0 N) e
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思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自那时以来,白族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较接近、居住地较固定的民族。
. H6 f6 M# k+ e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基调。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及黑领褂。女子多穿白色上衣,外套丝绒领褂,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
. h& r# J, y8 B5 I2 o# |+ V, L g 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曰,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曰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A. f, Y+ f: {( a9 y7 E- K+ z; B"三月街"--白族的集市:三月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会期5-10天。三月衔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后来,由于大理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逐渐演变而成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 " I. m+ i! Z; W" z! @
三月街
& T; L% t+ s8 K/ a$ x5 {: Z0 V! R$ T+ r( S0 P
据地方志记载,早在明代中叶,每年三月十五日,就在"苍山下贸易各省货"。1636年徐霞客在游记中记有:"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真实地记录了三四百年前三月街"诸商云集,环货山积"的盛况。清代白族音乐家李燮羲也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三月街的盛况"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全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6 c; ?) G2 \+ ]; `! t 三月街以骡马、木材、药材、毛皮等土特产品贸易为大宗,附近农民在三月街购买耕畜、农具,以备春耕。而今,三月街成为滇西各族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联欢大会。其中彝、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赛马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4 h5 l6 S0 I- k% _" a- ~
+ L, @% t$ h0 F( [5 p0 P
( D) [) u' \7 M4 C
"绕三灵"--白族的狂欢节: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意为"逛三都",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自娱性民 间盛会。"三灵"指的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会期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届时,洱海周围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浓妆淡抹,排成长蛇阵,第一天从大理城出发,"绕"到"神都"圣源寺,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第二天绕到"仙都"河矣村金奎寺,祭祀宋时大理国国王段宗榜;第三天绕回"佛都"崇圣寺,祈祷上苍保佑,永镇山川,天地安宁,然后在寺旁的马邑村散会。队伍以村为单位,每队前有两位老人手持杨柳枝和牛尾巴、白毛巾,边舞边对唱白族"花柳曲",后面的队伍有的唱调子,有的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双飞燕,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白天边走边舞,一路欢歌笑语;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通宵达旦。因此,人们把"绕三灵"称为白族的"狂欢节"。
5 @: G+ p6 z$ P0 ` 同一首歌--剑川石宝山歌会:每年农历七月末尾三天,剑川以及邻县云龙、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约数万人,不约而同地汇集到剑川石宝山,弹唱对歌。所有人唱的歌都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爱情。常常对唱几天几夜,难舍难分。通过对歌,使原来互不相识的未婚男女结为终身伴侣。宝相寺是这个传统歌会的中心场地。! n( n: T" u, |
2 V4 \+ Y; T: D
; F6 U$ B" J. q, ?/ d$ ?0 B 三坊一照壁--优雅的白族民居:白族多聚居于平坝的村落之中,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村落多建于平坝或依山傍水的山脚地带。白族民居通常以东西轴线安排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线深入。大门设在东北角上,主房坐西朝东,和厢房、对斤(照壁)围成一封闭式院落。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其组合形式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等。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是由主房和两坊厢房,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所围成的封闭式院落;"四合五天井"则是由主房、对斤以及两边厢房围成的四合院,除大院外,四角瓦房形成四个小院,组成大小五个天井。除此以外,更大的住宅以院落为单位串列组成"一进两院",以至"一进五院"的群体,称为"六合同春"。白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艺术。
5 e- h, E; H6 h# |1 W5 K& @& g l3 h3 G
' R& J! a0 S5 u3 E: n% Y
# b0 B3 G3 C8 A: {
"掐新娘"与"抢枕头"--有趣的白族婚俗:白族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从早上起便开始摆宴待客,新郎要一桌一桌地给客人们敬酒、敬菜。接着,新郎在媒人率领下,在哨口内声中去迎亲。 8 ~+ ]5 b7 D2 ~. R; h2 d
当迎娶的新娘进到男方家,准备入洞房前,只见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举着用松明点燃的火把,在人们喜悦欢乐声中,从楼梯口飞步跑向洞房,新媳妇则在人们争相"掐新娘"的祝福和嬉笑声中大步跑进了洞房。 / ~' v) m+ B# Q
另外,洞房门坎上还放有一副马鞍,门上挂有一把筛子、一面镜子,镜子上又安放着一张弓,弓上有并排散开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这些吉祥物都是祝愿新人今后生活勤劳、勇敢、幸福的象征。新媳妇进洞房后片刻,便开始举行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新娘新郎进洞房时,两人都得争坐枕头,据说谁先坐到枕头上,今后谁就当家。接着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亲9 ?, b9 V! g1 m
,永结同心,恩爱白头。
2 Y; q0 n3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