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诺邓2日深度游,一个不为人知的诺邓,人文山水风景图片大全+诺邓旅游注意事项

0
回复
112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 12: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Z' o/ J- v5 r6 _7 [  诺邓景观之一:太极锁水(图片来源网络)& E0 D* }0 \: J/ M! ^; p
  如果,不是舌尖上的中国;如果,不是从朋友的笔尖,诺邓,这个被称为云南十大古镇的地方,我居然就要错过了……有些地方,我知道有一天肯定会专程为它而来。沙溪是这样,同样诺邓也是这样……即使,从所在的沙溪到诺邓要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也认了。' u- f# @) H( _: t$ V
  诺邓,位于大理西北方向的云龙县,从云龙客运站下车还得再花10-15块钱,坐传说中的摩的20多分钟,才能抵达这个千年古村落——诺邓。不得不说,路程略显曲折。+ {1 u/ c" F+ Q4 T
  早于1000多年前,诺邓就已经是一个名声在外的小村子,因为盐业,让诺邓一度成为滇西重要的经济重镇。随着历史的发展,解放后,海盐得到新的发展,诺邓也因此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归于沉寂。也正因为这样,但我们今天走进这个千年古村落,才会觉得有一种穿越回某一个时代的感觉。! K; ?1 u9 ?7 _2 l
  “全国首批景观村落”、“云南十大旅游古镇”、“曾经的盐业重地”、“如今的火腿名村”……这些,都可以称为是诺邓的名片。
: x& ]7 T; }. Q  坐不更名的“诺邓”,中国古代历史建筑活样本$ I0 D* I/ @0 X0 n1 }3 q$ X: f
  坐落于云南大理云龙县北部大山深处的白族村落,诺邓,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诺邓对于自己的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未变更过,这对于我们国家长久的历史,以及不同朝代的演变,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 ^) v+ W: v: r* p( l( `, S3 R  从公元前110年汉朝因诺邓产盐而设置比苏县开始,到唐代南诏时期“诺邓”村名在史书上正式出现,该村历史见诸于文献达两千余年之久,作为云南现存历久未变的最古老的村名,诺邓古村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变迁,留下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至今全村建筑多以明清风貌为主,是中国古代历史建筑遗留在滇西的一个活生生的样本。. w" _. d/ s3 {, m: \) S
  从云龙县城坐摩的来到诺邓村口,发现这里早已被摩的占领,如果是背包客自助来,选择摩的应该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云龙车站的面包车会狮子大开口的要你50块钱的车费。
' W8 o# @+ y+ b  第一眼的诺邓村,其实我是有些失望的。从摩的车上下来,眼前的景象如同一个大工地,就在村口的古戏台,正在被修缮的如同新建的一般。来诺邓之前,并没有提前找好住的地方,不过不用担心,村口的大树、墙上有很多客栈的招牌和联系电话。盯着那些花样百出的客栈名半天,最终选择了一个距离我所在的地方只有60米的五滴水客栈。
% X" b- s9 B% L) T; i+ W  五滴水客栈是典型的白族四合院建筑,在古戏台和龙王庙后面,建于明清时期的客栈本身就是诺邓村值得一去的一个景点。诺邓民居依山而建,正房耳房和前房均不在一个平面上,故而行成了四层错落有致的屋檐面,雨水从天上到院子的天井要滴五次,所以这个四合院又称为五滴水四合院,距今已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在诺邓,这样的院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a' {7 \  G% X/ @) W2 I
  慢行诺邓,感知千年慢时光+ U# t4 v: ?8 V8 `& Y5 M4 l
  在诺邓村闲逛,随便走进一家,或许就是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宅。无论是墙头的杂草,还是灶台的油腻,都赤裸裸的诉说着,这个古村一切的历史遗迹。: c+ w6 q$ G4 u8 g: v
  从五滴水出来,顺着那坑坑洼洼的青石板小路,向着村子里最高处出发,不用走多远,就可以先到达这里最古老的建筑——万寿宫。盐局前万寿宫遗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明初人们将原来元代的江西会馆改为寺庙,取名“祝寿寺”。嘉靖年间,提举李琼重修该寺,明末改名为“万寿宫”,这里唯一留下的就是李琼当时所写的一块诗碑,其它都早已在文化大革命时代被破坏掉了。( Y$ D9 e4 Z/ Q* r/ Z
  现在万寿宫只有一位老奶奶住在里面,子女也都住在附近,不时的都会过来照顾老人家。在万寿宫跟老奶奶聊了很多,可现在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我也老了,记忆力衰退的明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次出行要用录音设备把旅途中的故事给录下来。
# d) m" h8 o2 O  闲暇之余,老奶奶都会在做祭拜使用的香烛,供当地人以及游人使用。从万寿宫出来,就是四合五天井和盐街盐局。四合五天井是村子里平面面积最大的一处民宅,为“走马转角楼”结构,院子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角有四个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设有堂屋,四面楼房相通可巡回来往。我去的时候,大门紧闭,也没有得以见证这神奇的房屋结构。
8 U* e. z( [* K" |5 u3 n  四合五天井旁边就是盐局旧址,在古代由煮盐的灶户将制成的食盐交到盐局,盐官再把盐分发到各地行销,络绎不绝的运盐马帮在此出发,走往东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腾冲、缅甸,北向丽江、西藏的“盐(茶)马古道”上。明代五井盐课提举司年上缴中央的盐课银达38000两。诺邓村的民居建筑及庙宇建筑都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其门、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檩特色鲜明,十分重视整体结构和局部建造的严谨统一,重视传统工艺和雕刻图案的美观精细。" P) M9 ?4 G" {& M. U! q/ p# x- ?
  由于,村子里的建筑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在这里行走并不会很轻松,尤其是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或许你的体力都比不上一个年过七旬的当地老人。/ x, U8 k" Z( ]! j/ ?
  顺着依山而建原始的台阶路,经过一栋栋年代久远的民居,好似在经过历史,与其对话,以及擦肩。三坊一照壁、一颗印四合院、贡爷家风……这一个个透着浓浓历史韵味的名字,让我对这个古村一改刚进村时的印象,一下就那么喜欢上了,喜欢的连理由都没有,就是那么固执的喜欢。
/ t( b- }5 V& W" ^" c1 X$ x  村子里,多半是老人居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在村子里问路,老人们会很细致的帮你指路,淳朴的民风让我对这里的印象再度加分。问完路,当你转身,老人会发两句牢骚,“现在,连大青树都出名了……”。我听到了,只是自己嘴角上扬的微微一笑,继续走我的路。
0 a3 U, b) ]$ o3 J$ [  ?- D1 q  曾经的“盐”村,现今的“腿”村$ ~/ l3 Q/ p7 O8 H5 ?9 y& I: Z3 @
  了解诺邓的人应该知道,我这个小题目的寓意,不熟悉这里的人,估计就有点丈二和尚了……关于诺邓的“腿”,就要从舌尖上的中国说起。( \$ b  I2 a" c( x+ f% J
  在“舌尖”节目第一季的开篇大自然的馈赠中,编导用长达6分多钟的时间介绍了诺邓的这条腿——诺邓火腿。中国地大物博,美食也是遍及天下,就火腿而言,在诺邓火腿没有被曝光之前,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就早已经让人垂涎三尺,饕餮客们总是为了这一口美味而走遍南北。! ?/ ?. g5 a6 o7 ~& |5 D; Z3 {
  初抵诺邓那天,因为一天都在赶路,早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等入住五滴水时早已是饥肠辘辘。办理完入住手续,客栈大娘去厨房三下五除二的就做好了一碗香喷喷的诺邓火腿炒饭,这是我与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香咸正好的诺邓火腿加上软硬适中的米饭,让一天没吃饭的我胃口大开,同样以三下五除二的速度将满满一盘炒饭装进肚子。末了,还不忘对大娘的厨艺竖个大拇指。! }8 N" j. y5 X6 Z6 B
  无意走进五滴水客栈斜对面的一户人家,刚走到大门口,就被堂屋内挂着的腌制好的火腿惊呆了。一个个硕大的火腿,集体排排挂,就好似等着上战场的兵,让我这刚刚吃饱喝足的人,又禁不住口水四溢了。
* u4 H. }- c- }$ Y. v: s2 U  每年的冬至到大寒,诺邓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火腿,因为这个时候是做火腿的最佳时间。处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诺邓,恰好在河谷中江水转弯的地方,这种温润的气候最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选择村子里散养的绿色无污染的猪腿,加上诺邓村独有的一道调味料,腌制一个月,便可以上桌了。如果是腌制了三年多的火腿,那便是诺邓火腿中的上乘美味了,彻底风干的火腿,脂肪早已氧化成绝佳的美味,这时,用刀划一小块,不用经过任何的烹饪手法,就可以直接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品味一番了……
' {! i$ R! T, f: H9 s  制作这等上乘美味的独特调味料,就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诺邓盐。关于诺邓盐,有传说这样写道:从前,诺邓山上古木参天、茅草密布,山下有一堵青色的大石崖,崖边时常出没的野兽令村民们不敢靠近。有一天,一个羊倌牧羊到了此地,羊群迫不及待地钻进草丛吃草,任凭他怎么唤也唤不回来。羊倌只得鼓起勇气走进草丛找羊,却看见青石崖底部流淌出一小股水,浅尝之后,井水竟然是咸的——由此才发现了诺邓的盐。
5 w7 G9 G# B& o4 w% K  t+ c  传说归传说,在诺邓村口,的确有一口千古盐井,周围常年有水渗出,像块沼泽地,在干一点的地方有白色盐颗粒。从史书记载,诺邓在唐朝时期便已经开始制盐工业,村子的演变发展完全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诺邓出产的盐,盐质非常好,古时在滇西曾一度成为商业中心之一。因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带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食用“诺盐”。古代诺邓的商路驿道,东向大理、昆明,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茶马古道”通兰坪、丽江、西藏。因此,历史上称这里为“茶马古道”上联缀的一颗耀眼明珠。6 p( c+ L3 k9 j; y+ _
  每月,诺邓村可以“赶”四次集市,逢初一、十五“赶大街”,初八、二十三为“赶小街”,正好赶上的朋友,可以感知一下千年前诺邓的繁荣。% P$ b2 {8 b8 n: {) F7 }9 q
  诺邓村,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其建筑以及美味,说上三天三夜恐怕也难将其了解的透彻,唯有自己真正的走进诺邓,走进这个千年村落的普通人家,才会能真正的对诺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8 j% H: @: o5 U/ l) f" V
  趁,时光刚好,去诺邓吧……
. N+ A- i9 z! N1 ]" T" L  Tips:& P& _5 x, M4 M& b  U, ?5 E
  交通:

+ z, n# W6 Y- J# M6 y  乘坐飞机或者火车前往大理。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昆明坐夜班火车前往大理,这样,第二天一早便能抵达大理。在大理下关兴盛客运站乘坐大理到云龙的班车,约3小时左右车程,44元车费。从云龙客运站坐三轮摩的抵达诺邓村,车费15元。
" d* d: ^" ~+ j5 I  住宿:+ _6 }7 I: l0 V. V3 p0 W
  诺邓的住宿已经很成熟,客栈很多,多数都是以老房子改建,条件不能和城市里的酒店相提并论。所以,在这里入乡随俗就好。在村口,有很多客栈的招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建议:来这里旅行最好不要带拉杆箱,如果选择的客栈位置在村子的高处的话,你会很痛苦。+ L, O" @4 P# i9 u% r; P6 I
  美食:
' d( h: @. F3 E5 k; \  到诺邓,火腿肉是一定要吃的,火腿炒饭一定要尝尝。客栈一般都可以解决吃饭问题,正餐20元,有肉,有菜,有汤。
( r; X# y2 u, ]1 D) T+ Z% p  注意事项:, ~- z" t! b; L" p' d. q& B; e
  1.因为地势以及制盐的原因,诺邓算是个缺水的村子,正常洗漱、洗澡没有问题,但是建议大家能够节约用水。
, r- ^' E7 R4 E0 r, [  n7 M3 G  2.当地人热情淳朴,夏天前往需注意蚊虫。
4 ~$ |8 [% E( T6 ?5 W  3.诺邓地处山区,早晚温差比较大,可备一件长袖防寒。/ Y  S, P. @3 @( ~, }  ^
  4.诺邓是传统的千年白族村落,注意尊重少数民族习惯。
! d0 Y  x% E3 K, a. ^( o  5.诺邓村晚上没有路灯,如需要可以准备一个手电,或者在手机上下载手电筒APP。
7 I' E- ~0 Z$ Q: f9 U  五滴水客栈的大招牌& c. z, R5 c0 A. q/ _% O+ E6 |
  村子里的建筑多以这种黄泥土坯房为主,小时候我住过这种房子,冬暖夏凉。
; C8 g( s5 G% s7 s; h  村子里散养的鸡挡住了我的去路
. f6 n2 r7 Z! i  D  从门上的招贴画可以看出,这家人信耶稣或者圣母玛利亚。
/ _6 A$ B% Q* ^# U1 b2 L. ~2 s2 c4 p  壮观的诺邓火腿,还没进门就远远瞥见。2 I- a8 j1 ~' i- P3 D
  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民居
9 z# k4 H" U4 j$ |7 k" {; p  每一栋院子,都是一处文物。" p3 F, n# m. B
  曲折幽长的小巷/ v3 P& a* _6 s+ ^# x
  村子里的老人7 r( r$ e4 @: M5 x6 W
  万寿宫里的老物件, h. E/ y) w0 L* ?, [  p
  这块碑,就是当时时任提举的李琼写就的诗碑。
8 |+ |. V  `' b) o& V  月季正红。# a" W/ C  m0 S9 J& B& ]
  万寿宫里的老奶奶,每天闲暇之余,就做做香烛。
0 `! X3 C0 N8 D* n. E+ ]$ c: t  脸上的皱纹全是岁月的痕迹和故事。: M* x/ }6 e* g7 w7 s$ l
  四合五天井的大门
$ q9 _8 _  b* ]3 t$ ~% z" U  盐街盐局现在成了诺邓村的老年人协会3 p% f" X4 H7 y6 A% G2 h
  贡爷院/ s& F& Z6 u5 y% A2 h" h( _' @# G
  去的时候,桑葚正是时候,一颗颗饱满的挂在枝头,让人口水横流。2 _( K& I2 ^+ x, I) b
  错落有致的民居. Q8 y& V: O7 F# r" w7 L5 N9 f
  村子里有一所小学,在村子的最高处。小姑娘一脸的不高兴,低头不语的走路。2 @' |& V; J9 X5 I  ?0 J7 n9 _$ M
  原来是小男生调皮,在欺负人家。
7 p. d: n: c$ F% e7 r; s, F  曾经的大夫第,也显出一副破败的景象。
0 }; D1 r. I) w# Y  细细品味,你能发现那些雕工精细的砖雕,体现着主人的品味。
8 r( b' A  t: Z  小家伙们躲避着我的镜头6 ]# m: F; \) m5 N: S+ j/ F
  黄氏宗祠,只剩下了这么一间屋子。9 Q( h* P6 q& [5 k; Q2 k
  村子里的小巷两边,种了很多的仙人掌,去的时候,它们正在开花。有一种硬汉柔情的感觉。9 p" u0 v" a( B* C# x
  村子里最大的牌坊。从这里上去,是已经破败的寺庙。- Q8 _+ _8 S7 B
  村子里的一道甜品,叫小蝌蚪,应该是里面的白色东西形似蝌蚪吧。
7 L* w5 ~. e5 l' o7 b- V2 u  出了名的大青树,算是村子的中心地带。
, B0 h+ n/ U. {6 I+ q6 i  一颗印四合院。  d4 t6 k/ \, d+ y: O, `
  慕名而来的游人,正在专心致志的拍自己眼中的诺邓。: h+ p/ R  [6 e5 d
  无尽的远山。6 O/ R3 }# X: w
  卤脉龙王:诺邓的龙王据说是主管五井卤脉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诺邓井、顺荡井、山井、师井、大井和丽江府的兰州井、鹤庆府的弥沙井等七个盐井。到明朝后期,才把诺邓井、天耳井、大井、石门井、雒马井这五个盐井习称为“五井”。
3 o4 D# z5 e' K: @" {0 O  在回望一下这错落有致,延续上千年的古村,希望下次再来,它依旧如此。
* Q% \% d3 X9 C0 |% \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