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的风俗习惯简介(图片)之白族的风俗习惯

3
回复
237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4 13: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y( m  M5 l4 z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 d- ~: X+ N1 g5 k: L3 t大理白族的风俗习惯简介(图片)之大理白族民居,白族是云南大理特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分布于云南各地。大理白族有着自己民族的语言,现如今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汉文自古以来也是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信仰佛教。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如需更亲密的接触白族的风俗习惯,那就一定要来大理旅游一番,昆明国旅愿意带您走进大理白族风情之旅。大理旅游线路.
" B$ I# X3 F# L9 D) T* t: ]: B
+ ^% @" M. l$ R. Z& G白族的风俗习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 x# u0 r$ S( S# u. b- a
            白族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 x# \- t- F$ W; ^" p8 t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1 R8 ~' c. `/ U6 M: s# a

; O1 N3 n  D2 v' d; |        白族的风俗习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 Q3 H" A+ d% v; y7 f
        (据当地人说:普通人家建造这面照壁需要上发3万元左右,有钱人家发上百万请有名气的画师设计,可见其重要非常!)
! J0 O) D. I8 U/ d; @' H2 |
0 k; H; I& ?. I; \% B! U! o9 A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 B: |. p. n/ a' f/ w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家庭
7 N5 q7 g8 S5 M' _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 U7 f! x, A5 j8 J/ t
- I- o8 f( c/ k* _' @+ T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民间习俗
8 N, y7 O; s7 L0 u5 M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 o5 _, G/ ~$ B0 c# J. g% y$ _5 L. O3 z1 o' D8 T& Q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 R6 \& C: N6 z  L" Q! B/ a

- V- x! P# [3 M( a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婚俗/ D; q( K) T, S/ |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1 v: R% ~# |; G+ v* A9 [1 `+ F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8 ?. M- n! P* C2 }" ~1 g
; @; M% F$ a6 X3 C, H) ]) x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食俗0 o" H8 m) M% T3 z
    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V% Q1 p0 F/ b- r) m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 J5 V: k' y8 W  q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P% \2 {$ B- _- s" Q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g; @2 J) k+ ^* g$ W# T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4 C& Y! T8 Q% Q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 G6 w, M7 y) V( ?; N7 P

0 w$ H3 t) G2 s+ N4 z- w# z* k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食俗(这是我第一次生吃羊肝)

( B' b$ }- S  a* `# a8 C% z        我第一次生吃
羊肝就是在当地白族人这里吃的,白族人喜欢在杀羊当天,把
羊肝、
羊皮、
羊肉这些拿来生吃,关键吃法就在他们的酱碟里,
酱碟里除了花椒、辣椒、薄荷、酱、油、盐外,还有梅子的味道。

9 n. N/ ]0 P4 q: |, K" V" S# s# m7 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民族节日节庆, N" H) L7 h/ v2 h8 }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闺黎”,所以又??名“阿阉黎(阿叱力)”教。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 |" X% A4 g; ^! m

; }- W7 x0 p5 G4 ]/ `  }# f        白族的风俗习惯图片——拍摄于大理骑龙山一年一度的牛马会
9 F. T: Z; k1 ?9 E+ V$ Q% A
& ?. M" Z3 C* X& u* K4 }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蝴蝶会”等民族节日。- A- n" N& k4 c+ Y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 h2 P5 W4 b' W

. P8 K% w) Q3 _5 a/ [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火把节”是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富兴旺的活动。这天晚上,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有全村公共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以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等节日活动。
! ]" r% Z/ u# r+ h6 B- {% K; U2 K. S* p7 q+ i; G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服饰
; a: w9 d  r( M$ F# v" N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 g8 w8 _) n4 _/ g# o( ^( W* M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 a" x/ q7 a4 P5 o, Z# D8 x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 E: l  A$ J4 J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4 P/ F* d! y7 ?&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禁忌
( `" g7 O. m1 L" I- ~. E  S' u5 P0 D2 m# s7 U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8 c2 n1 ^, e, T) p/ N) z& R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