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e3 c, e! Z3 d2 Z7 j云南网讯 (记者 徐腾中 李星佺)今年春节前,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雄鲁么村的54户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新居,在崭新的“小洋楼”里欢度了一个难忘的春节。这54户农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共204人,占搬迁户的77.7%。# s( x1 Z3 {& h# E* E; r5 m) {
雄鲁么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民居风格结合了浓郁的彝族特色,墙上绘传统的吉祥图案和牛头图腾,立柱上描着鲜艳花纹,两层结构的楼房有5间卧室、两个卫生间、一间客厅还有大小两个阳台,共115平方米。
2 X8 ]7 ]7 q) z3 Z站在自家门前宽阔的水泥路上,32岁的彝族汉子安玉华满面春风:“以前住的土房子离这里有3公里,还是在父亲手上建起来的,住了有30多年了,建在滑坡带上,遇到大雨全家人更是提心地吊胆。交通也不方便,平时都靠人背马驮。现在家家住新房,家家都有摩托车,生活太便利了。”对于自己的新居室,安玉华表示非常满意,尤其是楼上楼下都有卫生间老人如厕安全又方便。安玉华家有6口人除了夫妻俩上有老下有小,2013年由于妻子因病毒感染入院花了10多万元才治好,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病致贫,随后被纳入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 F3 ]' b G8 Q$ P" Q; Z. I( a% F' S& A( ~- m6 `+ R; p# E3 ], A
这次异地搬迁,安玉华的新居落成总共花了17万余元,装修花了17000元,通过“6+6”的模式,即6万元20年期政府贴息建房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6万元建房补助解决了大半问题,剩下的安玉华跟别人借了三四万元。不过随着宾川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不断深化,安玉华不仅住上“小洋楼”,还有了稳定收入,他算了笔详细的收入账:“政府补助了1万元参与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每年一户能收入800元,5万产业贷款入股了惠丰公司签了3年合同到期还能续签,今年就有3200元的分红,去年养了13只羊,家里的十多亩山地种烤烟玉米,每年自己酿三四吨酒纯收入有1万多元,家庭年收入大概有3万多元。” {" i+ c/ h2 c
为让村里所有贫困户彻底斩断了穷根,雄鲁么村通过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在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上扶持6户搬迁贫困户发展山药17亩,扶持30户搬迁贫困户新植烤烟47亩,扶持31户搬迁贫困户发展冬桃77亩,扶持42户搬迁贫困户发展冬早蔬菜210亩,扶持42户贫困户参与专业作社发展生猪养殖, 雄鲁么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每户贫困户平均增收2万余元,做到了安居与增收的同步推进。
0 r4 [4 y% b& \7 x, Q4 q2 z
2 k) v3 H1 [8 s! S) ? 1 }3 \- A+ b) G& ` x
>>点击进入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