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X6 M; k( c1 K: f' i, v- _) h1 ~( P
, J' y, @, J7 c' z- d3 q贫困户领取出售洋芋款 , G" p7 o/ j& w: X( o! K0 D5 |
“房子盖起来了没有?养的猪、羊卖掉没有?家里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8月19日, 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杨宁冒雨走访洱源县牛街乡福和西村贫困户。在贫困户龚耕吉、李银付家中,杨宁问得最多的,都是这些和贫困户息息相关的事。促膝交谈中,杨宁叮嘱乡领导和村干部,一定要把贫困户的呼声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 `) O1 P w) g0 x, x! L) _' u在吹响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号角的2016年,大理州要实现4个贫困县摘帽、16个乡镇和134个贫困村退出、9.0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大理州扶贫办主任施榆兵说:“全州脱贫攻坚预评估已初见成效,对今年完成目标任务,确保4个县摘帽,9.01万人脱贫出列,我们充满信心。”
3 `1 V$ x9 a1 L9 P$ `$ R挪“穷窝”方能治“穷根”
A+ J. s% v5 v2 a0 ~“年年扶贫年年贫”,究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源上斩断“缺乏生存条件”这个“穷根”,只有易地搬迁挪“穷窝”,方能治“穷根”。
- h. z) d& e2 ]( h* N“房子盖好了,就好找媳妇了。”祥云县普淜镇荃麻箐自然村42岁的自跃文,至今仍是光棍。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他享受到易地搬迁无息贷款6万元,补助6万元。如今,他家的一层楼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亲朋好友正为他加紧进行围墙地板等附属工程,离搬进新居的日子不远了! 6 j. }! r' i( W' c3 _5 p# {; d: N
如何把好事做好,使贫困群众乐意搬、住着美、不负债、能致富?大理州委、州政府吃透州情,摸准县乡镇村情,着力破解贫困村“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死结,重点建设贫困村住房、水、电、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搬、改、兜”的方式确保贫困群众安居工程全覆盖。 3 B$ f: k: P9 X0 S0 T
据了解,今年,省州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任务指标988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18户。截至10月底,全州就位中央和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6.43亿元,落实县级资金3.08亿元;落实政策性贷款25.32亿元;落实安置区(村)291个(其中集中安置区(村)214个),开工率100%;启动住房建设19161套,累计完成投资276331.11亿元。 9 @ h0 u" L9 d$ t6 x$ N+ ]
换“穷业”才能断“穷根”
! P* a, E' ]4 X" H0 m$ K9 [) G# R“没有产业,就不可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杨健说,大理州始终把“变输血为造血”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t5 ]1 F4 w" Q; P" ]“罗四海,12400元!”大理青松薯业公司经理赵青松话音刚落,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罗四海立刻乐呵呵地走上前去,接过厚厚的两沓钱。“罗四海,今年你家种得最多,洋芋交售款也最多。明年好好种,多种多卖钱!”赵青松对罗四海说。
9 R- D2 o% o) x: D" a! y; P7 l“董世雄,7400元!今年你家的洋芋种得最好,奖励你家1000元,共计8400元!”……欢笑声中,村民们一一走上前领取现款。当天,福和村44户种植洋芋的农户共领走25万元出售洋芋的钱款。
4 ~" b. n1 P- }% x {4 w牛街乡福和村委会距离洱源县城40多公里,平均海拔2700多米,属贫困高寒山区。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生产条件恶劣,村民进行传统耕作和养殖,以大白芸豆、蔓菁、玉米和药材种植为主,一年忙活到头挣不了多少钱。现全村还有98户461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28%。
* `* w9 M' j9 X g0 @2015年8月,洱源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福和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立足洋芋是福和村多年来主要种植作物,但种植技术落后、品种退化、单产低的情况,在和村民商量后,引进大理青松薯业有限公司,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方式,由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组织发动贫困群众,由青松薯业无偿提供优质洋芋原种,让当地贫困群众种植种薯,种出来的种薯由青松薯业按照保护价到地回收,把福和村建设成优质洋芋良种繁育基地。
; l3 |( m( L1 x; g" @- n: c由于无偿提供原种降低了群众的生产成本,加之有保护价回收作保障,种植过程中有青松薯业进行技术指导,当地贫困群众积极响应。今年,青松薯业共为福和村贫困群众无偿提供了60多吨洋芋原种,种植面积接近200亩。保守估算,种植种薯的收入超过50万元,44户种植洋芋的农户,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 / G* P4 `. g7 }; y% F7 K3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y* L s, Y+ F9 A# e1 O% z
“不立足实际,仅坐而论道,制定不出精准政策和方案。”杨宁说,比如说修路,计划6米宽,可有的村4米就足够,根本没必要修6米;再比如说教育,政策要求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不能因为贫困没有书读,但至少要将不能上高中的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去才叫精准。
3 I5 V# w' P: o! m, ~" Y1 J' c杨宁说,“每个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贫困状况不尽相同,在区域层面,对贫困‘精准识别’的差异化尤为明显。”基于这一思路,大理州委、州政府下了很大功夫,终于将“精准识别”细化到找出“最穷农户”,把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结构、资产现状、致贫原因等诸多要素纳入建档立卡中,最终形成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数据库,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
$ j8 @: C/ V1 I/ h4 K) i, M1 {$ `比如,先是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试点开展“两户合一”识别法,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纳入低保兜底保障,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纳入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今年4月以来,全州推广巍山县“两户合一”做法,剔除不精准对象33957人,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33959人,符合条件退出69035人,确保最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与此同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体系和贫困人口销号制,实现脱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最终确定了9.0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8 [# a2 Y+ J- g6 x此外,针对因病因灾致贫占比不小的严峻现实,大理州制定出台贫困人口慢性病救助办法、贫困人口救助兜底管理办法,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同时,号召“挂包帮”“转走访”干部及广大职工为8.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财产人身“双保险”,为贫困户应对天灾人祸再添一份保障。推广宾川县实施的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对无能力建房的特困户,由政府整合多部门扶贫资金,无偿为每户建60平方米的安居房。 & o8 y( L# x0 h1 A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