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 f, [6 S" O; R l1 w% e! F
c2 X: P) R$ K
# v0 v! Z7 F8 U* o
* [$ c6 S. p" P7 F0 }. H2 {" e布局三大产品四大服务 十万亿产业盛宴开启
% l; `: s# O: W$ `2 V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规划年内出台
% f0 E0 ^0 ]) |# i& k. Q# H专家称建立产业框架体系是关键,勘清大健康边界成前期难题) Y( ^: O8 p7 V6 t* N
作为当前人们最为关心和最具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健康产业“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最近有了实质进展。专项规划编写组专家代表清华大学李蔚东研究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已在相关部委和专家之间传达反馈,并已收集部分修改意见,目前正进一步完善,预计年内将正式发布。4 { q, j( A- {' m9 v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大健康产品以及推进精准化、均等化、智慧化和一体化的新型医疗健康发展模式在内的产业框架体系已经成型。未来五年,十万亿级大健康产业投资盛宴将全面铺开。, [. l* |0 o( U' D; J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早在2015年底召开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上,战略研究专家组便汇报了《“十三五”医学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生物技术发展专项规划》等五个“十三五”科技专项规划编制的初步框架。
0 g- R* p1 F3 L0 H4 I“现在确立的人口健康领域的上位规划基本定下来是医学规划、生物技术规划和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规划。由于是第一次做健康产业方面的科技创新规划,加上全球还没有一个就健康产业本身的准确定义,所以规划第一个使命是勘清行业边界。”有长期参与规划协调工作的官员表示。
- X! b; ~1 Y) [5 e传统观念认为,医院、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就是健康产业,实际上这些只是些防病治病的医药产业。按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决定因素,医疗服务对健康的贡献率大约为8%。9 B! W( s ?; H
“编写行业内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间有限,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必须凝聚重点,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李蔚东坦言。他透露,编写专家组的基本原则是既要考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同时也要兼顾到目标导向。“我们在‘勘界’的同时,又把传统的药品、器械、运动、居家康复等进行一系列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健康的测量评价做了一定的布局,总体上概括为三大产品和四大服务。”李蔚东说。6 X2 b$ z2 G7 Z" K
所谓的三大产品和四大服务,分别是药品、医疗器械和大健康产品等三大产品,以及推进精准化、均等化、智慧化、一体化的新型医疗健康发展四大服务模式。“作为未来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日益增强的个性化健康需求,我们编写(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李蔚东解释。1 s5 c" i' q( ?3 c, ?6 | c# |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必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以主动健康为导向的新型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创新药、精准医疗、移动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将拔得头筹。科技部社发司生物医药处处长张兆丰预言,基于医疗大数据和健康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是医疗健康服务创新的重要战略导向。
% P7 i; l1 n: u9 N7 L8 S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有业内专家表示,对资本市场来说,一旦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得以实施,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也将随之开启。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