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q* |4 l) k' }, |: k4 A, Y! b# h# U4 U& z白剧艺术薪火相传,老一辈白剧艺术家欣慰地笑了。 0 I* u: O" H+ I: ]0 \
' w4 y0 P, [# G9 a& I1 J8 `老师(右)向学生赠送练功鞋,希望学生苦练基本功,脚踏实地学习白剧艺术。
% R% p, E( U0 @+ [" P- d) j* j- Z3 [1 s& `( m4 t
白剧艺术家叶新涛(左)在向学生“传经送宝”。白剧艺术的传承,离不开“口传心授”的师徒传帮带。 * L% b" g- q3 z& N
8 G+ ^5 W! W5 [向老师一拜,从此许下传承白剧艺术的一世承诺。 * B5 P8 |- W' l S
“我坚信白剧艺术一定会再次夺目绽放!作为白剧艺术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把白剧艺术一代一代传下去。”6月17日,州白剧艺术传承拜师仪式上,著名白剧艺术家叶新涛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前行的力量。
7 ]5 _3 r. t7 c! |+ k" T2 P当日,州白剧团举行了1962年建团以来的第一个白剧艺术传承拜师仪式。老中青三代白剧艺术人才欢聚一堂,叶新涛、杨益琨、马永康、董汉贤、张绍奎、李琼芬、彭强、张亮山、李泽新、董凤琴等10位白剧艺术家,在州委宣传部、州文化体育局领导及州白剧团全体演职人员的见证下,接受了30名学员的拜师礼。
0 {0 s. s9 ~4 y% g" d一段艺术的不解之缘、一杯拜谢恩师的清茶、一生延续的师生情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剧”的精髓,由此代代相传。
7 H; C& H0 p" p0 y5 Y! i“大幕一打开,美丽的苍洱风光、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布景立即引起了现场的轰动。那年,我们在北京表演近两个月,广受好评。”1975年,白剧《苍山红梅》令世人瞩目,剧中阿梅的扮演者叶新涛也因此与白剧结下不解情缘,这是她表演的第一个白剧。此前,1964年,白剧《红色三弦》便在云南省“一炮打响”,使白剧走上了中国戏剧的大舞台。
# x4 m9 J( L. k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移植演出现代戏……在州白剧团的传承和发扬下,白剧这朵戏曲梨园的别致小花,绽放了它耀眼的光芒。《望夫云》《阿盖公主》《情暖苍山》《苍山会盟》《白月亮白姐姐》等剧目多次被选调到北京演出,并在国内外巡回演出,荣获“文华奖”“曹禺剧目奖”等省级、国家级大奖,团体和个人获国家级奖励近百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