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你不来我便不老

0
回复
158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9 00: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l4 `# t- G  
3 j; M3 j* o8 D+ }( \  岁月的长河,有时能抹平一切印记,但它却无法割舍一种叫“乡愁”的东西,对于沙溪古镇,便是这种淡淡的乡愁,难以忘却。
  r7 f( v3 V) H# y  + o! J2 A7 \+ r$ ]; p: y
  我是在初冬的季节来到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当时我正好在大理进行拍摄采访。大理的同事建议我去一趟沙溪古镇看看,于是我们便在大理租了辆车,直奔沙溪古镇。6 v* ~5 d7 |2 ~
  
+ ^8 E' ~* k- l# Q2 c  3 A  E: r6 t( E6 z
  从大理去沙溪古镇,大概有150公里的路,其中一百多公里的路是走大丽高速,剩下的需走国道、省道和乡道,路况还算不错的。只是我们到达沙溪古镇时,已接近傍晚。古镇的主要街道禁止汽车通行,于是我们只能把汽车停在镇外的停车场,徒步进入了沙溪古镇。6 e2 I0 s# J/ [8 H7 `
  
6 y7 r- ]# ]# z$ t  
% F( b6 `' g3 \  沙溪古镇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用石板铺就的道路,以及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这个跟我们江南水乡的古镇有些类似,只不过在古镇的中心地带并没有江南水乡那种蜿蜒的河流。也许不是旅游旺季,古镇上的游人不是太多,略显清淡。而且古镇傍晚的气温也有点偏低,因为在大理,白天还能只穿一件单衣,到了古镇,便要加一件外套了。! W" x! K- p2 _9 K9 i0 ?
  9 X% G$ C$ \5 s# e) f# ?
  ) C* a* G- M1 `) f' Z9 r
  沙溪古镇四面环山,古镇就处在一处山坳间的坝子上,山区夜晚的温度有点低,所以我们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晚上在客栈,我跟同事围着灯火,喝着咖啡,听客栈老板娘介绍一些古镇的情况,才知道沙溪古镇大有来历。  C" E2 G; O. r% D# U/ A
  
1 k- Z( R' @. a5 B8 s0 }& l  
7 A2 A) ]6 ~: c. {1 A- S. S  沙溪的地名从何来,已无从考证。大约在明朝以前,这个地方曾被称为“杀退”,到了明朝后期,才正式更名为“沙溪”。只是沙溪的历史远比其地名来的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沙溪就是有名的青铜冶炼基地,到唐宋时期,唐蕃古道的兴起,沙溪作为古道的必经之地,成就了“茶马古道”的传奇。唐代以后,沙溪又成佛教圣地和食盐交易的“盐都”。这2400多年的沙溪历史,已经不是能用三言两语可以交代清楚了。
; e' [! x" ]5 {4 }  C: m  4 n& |% T3 g! s. j) K6 _
    f5 L5 c3 W% D% z4 f2 N8 i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指内地通过四川、云南,北接西藏、印度,南连东南亚的一条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因为当时在陆路的长途贩运,主要依靠马来驼运、脚夫赶马的形式,而主要交易物资为茶,因而得名为“茶马古道”。沙溪古镇就位于大理和丽江之间,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陆路贸易集散地。在古代,大凡一个市镇的崛起,必须是一处交通便捷的“水码头”或“陆码头”,因为有商贸,所以这个地方才会聚集人气,沙溪大概也是借助于“茶马古道”了。. {. H3 q6 F. ^
  . k& b$ ?0 o  N8 \4 l
  8 L, c% @, H  |  p+ ~2 V
  其实沙溪古镇也有河流,只不过因为古镇相对封闭,须经寨门进出,而其寨门的外面,便是黑惠河,当地人也叫作“黑惠江”。这条最宽处仅有20多米的河流,绕着沙溪古镇而过,河上一座名叫“玉津桥”青砖古桥,横跨在黑惠河上。据说从前来沙溪的马帮,在古镇休息过后,便赶着马队,出了寨门,踏着“玉津桥”的青砖,就此挥手作别沙溪古镇。马帮的脚夫会唱着山歌:“惠水美,沙溪的妹子更美。”以此怀念在沙溪的日子,只是不知道这些脚夫,经历了千山万水之后,还能不能回到沙溪,再跟心上的妹子见一面。
$ k$ r; A6 D7 T) O  
* x0 x/ H" q# L3 G  x  
; p6 t) F+ E; `" [: [  到沙溪古镇,古镇中心的“集市寺”不能不去看一下,这个地方也叫“寺登四方街”。寺,是指这里有座六百多年历史的“兴教寺”;登,则是白族人的语言,意思是指“地方”;四方街,是形容围绕着“兴教寺”而展开的街道像四方形。寺登四方街,也是沙溪古镇最繁华的所在。! |  q; N. r& g4 P. u* P3 i
  
# E" g$ X& I0 `2 n' m/ B  
( p% ?9 }/ [) B& ~9 W. H  寺登四方街共有三个供马帮进出的寨门,都是土坯墙门,仅能让两匹马并排进出。进入寨门后,是狭窄的石板小路,走过这狭长的石板路后,便能进到四方街的核心区域——“兴教寺”和古戏台。
4 J) b& Z  [8 l  c8 r  
% b( z7 B1 S9 T# S# y. s4 S  5 Z# V/ Y* p- y( Q
  “兴教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这座代表着白族人佛教信仰的古寺庙,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依旧伫立在世人的眼前,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建筑的神奇。. C5 `: f' I! }1 ]/ @, c
  7 W. l* v0 f4 N2 s0 c) o3 ~
  
. `  Y# q! z1 \+ _! z' N  与“兴教寺”面对面的便是沙溪古镇最有名的古戏台,如果说“兴教寺”代表着佛祖的神秘,那么古戏台则是沙溪老百姓自娱自乐的场所。在沙溪民间有种说法,要是人的一生中没有登上戏台演出过,那就不算是个真正的沙溪人。沙溪古镇以白族居民为多,大部分白族人都能歌善舞,所以沙溪古镇的白族人又被外界称为“歌舞的民族”。每一个沙溪人都以能够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视登台表演为沙溪人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八”,更是沙溪老百姓的节庆日,这一天,沙溪人会穿上鲜艳的白族服装,聚集到古戏台,跳舞欢歌一整天。
3 A/ e& W1 e1 B  
+ M' J# Q/ Q9 @  
" D1 m! S; k+ Z6 O! x$ Q0 R  寺登四方街,不仅仅是个宗教与娱乐的场所,更是古代商贸交易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商贾,都会选择在这里歇息、交易。四方街的建筑大多呈前铺后马院格局。房子的前面的商铺,后面是供马帮休息的大院。所以,保留至今的四方街,也被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 H* X  [$ z$ ~* {; h  ' W% }6 X4 F/ `9 |. i  ?1 s
  
) {0 t( v) n( m6 C  2001年,世纪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云南沙溪的寺登区入选为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当时中国被入选的还有另外三处,分别为万里长城,上海的雷切犹太教堂、陕西大秦基督宝塔及修道院。这也使得沙溪古镇一夜成名。- W4 }, i# k9 R. n
  
5 r  h& w7 p& a  B  - b) Q: f6 s. `& }
  行走在沙溪古镇,已经见不到昔日“茶马古道”的繁华,显现在眼帘的只有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古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以及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等,当然还有千百年来依旧流淌着的黑惠河。当年的马帮已经绝迹,马蹄踏过的石板路却依旧被后人踩着走过,时间就这样匆匆而过,留下的仅仅是一份史料记载。! V' h& [1 T, F: y
  - q" L4 F+ l# d) K! W: S& M9 N2 d
  7 E4 l: h4 H2 l3 S8 H8 w/ {2 `- K6 U
  兴许,记忆便是最好的思乡之情,它能让后人来到沙溪古镇,静坐在古镇的一偶,追忆从前的日子。安静下来的时候,耳边依稀能听到马蹄踏过石板路那清脆的声音。7 ]3 t' \: w% S
  , e1 |1 h5 x2 P& y8 U
  4 T+ [5 g. {3 X) ?$ B, A3 }, Y. j3 |  h
  沙溪古镇,你假如不去,它永不会变老。7 e! O6 y2 q: E
  6 {) Q9 M4 X# N% G6 l# W7 `
  旅游小贴士
9 u7 o4 |1 \5 K& N* T  门票:古镇免门票,进入特定的纪念馆需购票
/ ~! u  S  a( i; Z0 Z  交通:从大理、丽江去沙溪古镇,均有长途班车* G+ C2 F7 {1 ^# I( a2 G2 Y# t
  住宿:沙溪古镇开有很多民宿,可以提前在网上预订; X. t0 s1 |! I
  美食:沙溪的牛乳饼、地参、松茸、猪油米花糖都是有名的小吃+ o, i: I- U) O& D
  -------------------------------------------------------------------------------------------------------
5 W$ j  i, D7 n, t2 x  作者简介
$ z9 n' E0 N8 y0 A, }  陆建华:中国摄影师协会理事、微博旅行玩家、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搜狐金牌作者、同程旅行家、携程旅行家、艺龙旅行专家
' G7 D; |* j* e9 x. P  新浪微博名:@陆建华摄影
. `8 J: ?* u& X# }* K  微信公众号:ljhsy02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