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最云南】巍山 寻找南邵遗风

0
回复
134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9 00: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6 n% e. w+ [* c( m  从大理向南50多公里,便是巍山县。选择巍山作为此行的目的地,不仅仅是因为如今的大理古城商业气息过于浓重,还因为巍山是原来的南诏故国。从历史上看,应该是先有巍山,后有大理。
5 Z+ i6 y! L% \& ~  & [. y- e) U1 e# a* W) ^) P
  距离巍山县城不远的巍宝山是中国的13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南诏古城的发祥地。和之前的行程以自然风光见长不同,在巍山古镇,身边一切展现出来的都是厚重的人文气息。古镇上最著名的莫过于不久前刚毁于一场大火的拱辰楼,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的北门楼,是整个古镇的标志。现如今毁于一旦,成为了整个古镇上所有人心里挥之不去的伤痛。& k, d1 u& X& I& z' g
  
* j6 q9 I" d3 o; {$ c6 Q  ' Z0 M# Y) G( U6 o8 t" [- T6 ?7 g
  除了拱辰楼,整个巍山的古街道都保存完好,而且相对古街道的保存,巍山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古镇百姓一直保存下来的文化传统。走在街上,几乎每家每户都贴有对仗工整的对联,文字多为自己手写,内容意境高远,无愧于“文献名邦”的称谓。
# x$ k; L! T3 F0 i4 a$ K  
4 ~0 \4 X2 s2 I7 E3 D  
7 ?, E* j" O1 P) v" O1 z  在巍山古镇,我不但深感古镇的古朴,也更加折服于当地百姓古朴的民风。一个小小的例证就是,小镇上许多居民家门口都贴有颜色不一的丧联。当地人告诉我,镇上人家如有老人辞世,都会在门上贴一副表达哀思的白色对联,并且一贴就是三年,以表示三年守孝,这家人在三年里甚至会不办婚嫁之事。三年孝期满后,才会把白联换红联,但也都还是表达对故人思念的内容。如此古风,放眼整个神州大地上也已为数不多矣!# U4 G6 c1 [' ~' p
  7 v3 I+ P; _2 w' D
  / k. n- {0 A* g( ~; w0 B; a9 }
  令我们这些吃货欣喜的是,巍山人不单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对于小吃也是深有研究。巍山人每天从早上起来,就会精挑细选自己的早点,鸡汤米线,火腿炒饵丝,千层粉是不错的选择。中午和晚上两顿正餐自不必说,下午时分如果感觉肚空,可以去吃一碗酸辣可口的凉卷粉,或者配着普洱老茶来上一碟手工制作的雪片糕和果脯蜜饯。到了晚上,烧烤宵夜是青年男女们的最爱,三五好友在炭火架上烤上一些牛干巴,牛板筋,各式蔬菜……小酌一杯自酿的米酒又或者是一瓶冰啤酒,谈笑之间,小镇上悠闲的一天就慢慢过去了。: ]- [/ U" |2 v3 ~7 E5 D. {
  . W$ n4 _; y# H. v0 n) ~! S
  从巍山古镇的街道一直向北走,在一个广场上能看到一块上书“茶马古道重镇蒙化”的石碑,石碑虽是后来所立,但揭示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这里就是当年整个茶马古道的中枢重镇。
: V9 y+ C2 P5 s) \; T  
  Y6 R5 s9 Q7 I5 {- x  从巍山一直到大理古城,是当年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中间节点,南来北往的物资都在这里汇总、交易,整合后又分别运往内地、西藏、印度、东南亚等地。时至今日,马帮驼队早已消逝不见,但当年马帮那敢于开拓、勇于吃苦的精神却都还保存着。我此次看到得是新时期的商人,积极地运用各种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在彩云之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经营着最高值和最时尚的产业,再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手段和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与世界连通。
( ?9 P' J4 z0 B1 H  
0 ^; O4 f: }1 {( q  
1 }9 p4 I) z+ v5 v1 @  如今,放眼整个云南省,支线机场位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泛亚铁路和澜沧江——湄公河水路通道都即将成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大动脉。所有这些,就是新世纪的南方丝绸之路。
: O7 l. D, i9 y: B3 g' ]  6 f' D, a4 J0 d: ~( c
  
6 j. |( ?4 G- q, G' L& X: ~2 I  见世界,遇众生,人在旅途。
8 M4 S, V5 j# ?  v2 n/ [1 q" T. X  旅游杂志专栏作家,搜狐自媒体人,乐途旅游网专栏作者,乐游去吧户外旅游体验师,自驾、户外达人。微博@人在旅途_悠悠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