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9 A+ m+ {6 C- V) u今年大春, 大理市率先在古生村推广种植绿色有机食品。 4 O- `9 v- S' h) X
正值春耕生产时节,穿行在大理市农村的田间地头、乡村小道,随处可见栽秧插苗、备料施肥、修埂清淤的身影。在银桥新邑、大理才村绿色水稻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如火如荼地忙着栽植水稻,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N3 v9 t3 R# n H! ~
“现在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关注,前景也越来越好,像大理良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新邑、才村种植的有机水稻,销量都特别好,有时甚至供不应求。”大理市农业局副局长赵毅斌告诉记者,“为遏制残余农药超标,我们努力推进6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既能保护洱海更能保护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3 S. ]. M* \2 ?; e2 B近年来,大理市以加强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积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模式,扎实推进6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在打造绿色农业品牌的同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有效保护洱海。通过关键点控制、关键技术措施推广,全面减少氮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及农产品质量品质,有效控制洱海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共同改善的双赢目标。
9 S/ X' ]9 j. r0 h- d5 Y赵毅斌介绍说,“按照‘整体推进,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思路,大理市以2014年申报认证的6.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2015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施范围,具体为海西片区的下关、大理、银桥、湾桥4个镇、31个村委会。”通过在全市6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区域内,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切实提高土壤肥力,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力争使6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区域内氮肥、磷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有效减少农田富余氮、磷流入洱海。
1 A( {1 m/ @! A为加快推进洱海流域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学肥料过度依赖,切实减轻因过度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大理市结合6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扎实抓好精制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达到改善洱海周边化肥施用结构,削减化肥用量,减少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物的排放。“今年商品有机肥推广使用安排在下关、大理、银桥、湾桥4个镇,计划补贴使用商品有机肥5000吨,与全市6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以1300亩绿色食品(蔬菜、马铃薯、水稻、玉米、蚕豆)种植核心示范区及周边区域为重点进行补贴。” 赵毅斌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结合6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推进,重点围绕大春种植的水稻、玉米、烤烟作物,打造湾桥镇古生村1200亩绿色种植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G$ Q/ f. V2 G
大理日报(记者 黑毅鹤 赵子忠 特约记者 李锦芳 文/图)
( J9 g' V+ _/ f3 A: e. G. w- v
3 l* P8 ^8 {& }9 ~% P7 P6 r6 u# O0 V% ]: V
4 F% d' L+ F u$ v3 V4 l( s; ~
% M( e" s0 P3 b/ W9 l, }3 v
( C! h1 S" E* y2 _5 R5 D; C. M& z
! U+ S2 M, |' X
$ h" ~- I5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