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f0 O2 _, b1 o6 f南方丝绸之路青石古道
2 w0 L6 a' k- c5 l, B背景链接' w9 k/ F! L8 o. D. `
滇西大马路 南方丝绸之路主道之一
8 l) X' F4 T1 n* I5 Y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开通西北丝绸之路,派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险才抵达大夏,孰料在那里发现了蜀地特产“邛竹杖、蜀布”,由此方知西南地区早就存在一条从成都通向印度、中亚的古老商道。
) _2 }# M. n+ v, K“南方丝绸之路”并非一条单纯线性的中外通道,而是大致从北向南,由若干条干、支线构成的一个大范围的交通网络,其主干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西线,史称“旄牛道”。这条主干线从成都出发,经历史上的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青衣(今四川省名山县)、严道(今四川省荥经县)、旄牛(今四川省汉源县)、阑县(今四川省越西县)、邛都(今四川省西昌市)、叶榆(今云南省大理市)到永昌(今云南省保山市),进入缅甸,继而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就是司马迁《史记》所揭示的“蜀身毒道”。之后由巴基斯坦西北方向经阿富汗等中亚地区即可进抵西亚、欧洲。, L L# F4 U0 V; e6 [
另一条主干线路是东线,史称“五尺道”(由于秦国车轴官制为五尺宽,故称“五尺道”)。这条主干线也从成都出发,经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南广(今四川省高县)、朱提(今云南省昭通市)、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和谷昌(今云南省昆明市),而后西向至大理与旄牛道会合,以达南亚。民间所说的滇西大马路所指的就是昆明至大理云南驿的这段古道,共有九关十八铺。# a0 d4 l/ {6 B8 _. |/ V
明朝统治云南之后实行了严格的 “兵屯”制度,今日云南广大地域,凡地名称关、堡、铺、哨、营、旗均与明初大规模汉民入滇直接相关,是当年屯田者聚居地或大军安营扎寨之处所。3 V6 d% V. h% u. b1 I
元代设立的站赤制度奠定了云南驿道交通的基础,此后明清两代又加以完善,设置关、堡、驿、铺、卡、哨等,以保障人流、物流畅通,维护沿线治安稳定。这也就有了滇西大马路上的“九关十八铺”。- m* r3 ]" e& t+ T7 I7 V2 b
“关”负责盘查往来人员,须有通关凭文才能放行,同时关还兼具“守关阻敌”的职能。“关”的级别相对较高,一般都有关兵百余人,关田几百亩;“铺”的功能更像是“五百里加急”的一个驿站,除了传递公文信件外,铺或堡还兼具过往公职人员的食宿与接送,到达哪个县就归哪个县负责,并沿途保护官员的安全,如果在哪个地方出险,当地官员将面临革职问罪的风险。& L" R/ ]4 N+ o! u9 @ A) T |6 [
(春城晚报记者 秦明豫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