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金盛铜带厂发展小记:铜带引来“金袋子” 带动村民齐致富

0
回复
107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3 23: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办于2004年的鹤庆县金盛铜带厂位于草海镇罗伟邑村,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县能大批量收购废铜并制作铜带的唯一厂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铜器加工业发展。6 I! `: w+ l+ C6 w/ ~$ O
说起鹤庆县铜带厂的厂长李盛华,罗伟邑村人大都能述说一二,尤其称赞他在致富路上对本村人所起的带动作用。无论是他先前在家里从事银器手工艺制作,还是现在经营铜带厂,罗伟邑本村人都能从中受益,许多学徒在他的引领下,也开始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 F) i% l  z6 d/ Y$ T0 O李盛华现年52岁,外表温文儒雅,没有事业有成的老板派头。& j6 x! O  K& I7 |
少年学艺,小小炉匠百炼成钢6 X8 l9 ^+ j9 Q) O" o
30多年前,16岁的李盛华到新华村师从寸天明师傅学习银器工艺品制作。当时,他和寸天明师傅沿袭传承千年的鹤庆小炉匠之路,挑着小火炉闯荡四方,曾到过西双版纳、红河等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群众加工制作过无数的银饰品。学艺3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师傅只在逢年过节回家,其余都在外地奔波。师傅每年给他3000元的工资,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这已经是十分不错的收入了。
2 E  r) A: `( Z, O5 {8 U还是学徒的李盛华从不计较工资的多少,认为工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学徒生涯的那几年中,他从师傅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从1982年开始,年方20岁的他便开始独自外出从事银器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时值改革开放不久,他到过省内的楚雄以及四川省的大部分县市,只要遇到哪儿赶集了,他的小炉匠生意便做到哪儿。一年过去,靠自己的勤劳和诚实,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足足一万余元的纯收入使他轻松成为了当年的“万元户”。
7 k4 P3 i# O/ w8 A& J  b成家立业,家庭作坊致富有方
7 i+ c9 d: S# e! W, C* o1983年,李盛华结婚了。婚后,由于他已熟悉银器在各地的销售情况,并掌握了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所喜欢的饰品样式,便歇下小炉匠的挑担不再外出,在家里成立了家庭手工作坊。在他的家庭手工作坊里,一开始只是不再读书的几个兄弟与他一起敲敲打打,可慢慢地,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也拜他为师,开始加入他们的家庭手工作坊。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村里的年轻人3年学艺期满后便离开李盛华独自从事银器加工制作,并从中尝到甜头,走上了致富路。而作为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的家庭作坊,李盛华在他的兄弟们还没成家之前,始终保持着家庭手工作坊的优势,不断扩大经营,使整个家族渐渐富裕了起来。在李盛华的带动下,他的3个弟弟跟他从事银器制作,在他的帮助下成了家,并先后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6 u. Q3 x2 t7 \+ k4 D1985年,李盛华家从旧房搬出来,在罗伟村的路边盖了新房。2013年,他家的住房再次修建一新,钢混结构,装修洋气。如今,李盛华家里的银器加工作坊规模更大,每天都有10多个学徒在工作。李盛华的儿子李树坤子承父业,专门在家负责银器加工作坊。2012年,时年27岁的李树坤因其精湛的银器制作工艺被县政府评为县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在首届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珍品展上,李树坤研制的银果盘获得了“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神工百花奖”银奖。由李树坤在自家银器手工作坊研制生产的九龙壁、九龙火锅、财神像、古式花机、水果盘、银茶壶、香炉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6 b+ {# o6 x2 a* U. k- s1 H
看准市场,铜带行业一枝独秀0 D, d: ]7 e5 N
2004年,李盛华和家族里的其他几个兄弟通过谨慎考察,认为铜器业市场广阔,但铜的原材料铜带却十分紧缺,必须到上海的厂家进货。因此,如果能在鹤庆成立一家铜带厂的话,效益将十分可观。
7 Y& C# v' T: A8 V4 l& M9 T  T1 H' l我县的铜器加工历史悠久,随着近几年市场的活跃,鹤庆铜器已远销西藏、青海、甘肃以及国外的印度、尼泊尔等地。在我县从事铜器制作的乡镇主要集中在辛屯、草海和云鹤镇,尤其是云鹤镇的秀邑村、草海镇的母屯村和罗伟邑村,对制作铜器的原材料需求量非常大。
2 ~9 r' @: J6 l! d; {0 n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李盛华和他的几个兄弟在2004年大胆投资200万元,到昆明重工厂买进了电解炉、压延机等加工、生产铜带的机械。在投入生产的当年,李盛华的铜带厂虽然没有盈余,但也没有亏本。从第二年开始,随着客户量的增加,铜带的生产量也不断扩大,铜带厂每年的利润均保持在50万元左右。而金盛铜带厂的客源已不止县内,很大一部分在外地从事铜器制作的鹤庆人也向该厂订货,甚至德宏著名的户撒刀刀鞘制作商也有很大一部分前来订购铜带。2013年之前的几年里,金盛铜带厂每年的铜带订货量都达到了110吨左右。起步不算太早的金盛铜带厂已逐渐成为我县铜业商会的标志性企业,受到了同行业的注目。2013年,由于受市场影响,金盛铜带厂的铜带订购量与往年相比有所缩减,资金周转也不是很顺畅。就在此时,县工商联将援助之手伸向了金盛铜带厂。2013年,县工商联向金盛铜带厂提供了5万元的创业无息贷款,帮助金盛铜带厂走出了发展瓶颈。+ R# L9 q  S; v" y* _
面对未来,李盛华充满信心,他说:“只要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扶助政策不变,只要鹤庆县的铜器业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金盛铜带厂的明天将大有可为!”
* t& y8 c5 e4 x1 [! a+ ]# _通讯员 李镜泷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