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华,一个地处楚雄州西部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干旱缺水,交通不便造成广大山区群众的种植增收渠道十分单一,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
" A5 K. o% o$ D2 ^) I近年来,南华县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了坝区以无公害蔬菜、水果,半山区以萝卜、马铃薯、魔芋,山区以花椒、核桃、中药材为主的农业生产布局,“一乡一重点,一村一品,一组一特色”的开发格局,走出了一条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成功之路。
+ G% t$ a1 \$ d/ _+ H是什么催生了南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信心?又是什么让南华矢志不移地围绕“农”字做文章?近日,笔者走进南华,走遍了南华的10个乡镇,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实实在在地感受了这里发生的变化。7 m4 l! u! C" t! n0 ?
沙桥镇于栖么村委会,以发展马铃薯、加工型萝卜、高山反季节蔬菜和大白芸豆为主,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56元,全村30%以上农户新建了砖混结构小洋房,绝大部分农户购买了摩托车,40%以上农户拥有了小轿车。
% D" ?- H, J& a4 _1 t4 C马街镇平掌子村委会发展核桃种植,核桃产值上万元的农户达200多户,麻地山村民小组户均核桃收入超过5万元。' d9 M" X) a" k9 o& J b) E
龙川镇徐营村委会上石官、龙口两个村土地流转出租给企业进行三七种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基地还解决了30多个剩余劳动力,增加了群众收入。: T) A, h$ W9 u" G/ s
点击南华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处处呈现出一派强劲之势。龙川的蔬菜,雨露的魔芋,沙桥的萝卜、马铃薯,五街的野生菌,马街的核桃,兔街的茶叶。都让农民实实在在地挣到了钱,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
3 E$ I, c; \7 ?9 c5 ~8 [9 s8 B罗武庄乡羊歇地村委会地处一街河谷沿岸,海拔高差大,干旱少雨缺水,森林覆盖率仅为36%,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群众增收极为困难。
: h% B/ x; {/ V) \6 v: L如何让“荒山坡”变为“致富林”,“县乡党委政府进行了多次研究部署,根据羊歇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决定在此处发展花椒产业。! G$ E4 z: Y* r% ]( ]) B
目前,羊歇地已发展花椒连片种植示范样板350亩,当地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积极性极高。”该乡党委书记吕剑锋介绍到。罗武庄乡共种植花椒10900亩,全乡7个村委会均有种植,花椒成活率达95%以上。# B# p X, m5 @0 @0 ]5 c
目前,南华县特色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21.91万亩(包含封山育菌面积),其中:核桃103万亩、优质烟8.89万亩、萝卜5.52万亩、马铃薯5万亩、茶叶1.31万亩、花椒4.5万亩、水果1.46万亩、魔芋0.64万亩、中药材1.2万亩。全县封山育菌面积达190万亩,野生菌商品产量6100吨,交易额3.6亿元。投资645万元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投资460万元的萝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成。' r/ G5 a% z3 q+ N% b5 S
随着全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大幕的拉开,南华县立足自身优势吹响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号角,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扶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并预算安排1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 E" @. L: V1 D《意见》提出,到2016年,全县实现核桃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干果产量达8000吨、产值达2.5亿元以上,花椒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全县马铃薯产量保持在13万吨左右,产值达1.6亿元;萝卜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产值达1.3亿元;大白芸豆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1500万元;魔芋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值达1.8亿元。, ]6 w3 S5 r0 W" D+ O& L$ C5 D/ m C( i
发展的蓝图已绘制,增收的算盘也打铁。虽然没有先天优势,但从县情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南华县在一条适合自身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广。3 a: I2 J2 w5 ?! W" j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孙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