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I9 y0 z: d, l# G( m7 P) @5 i+ H# Q" c; a' V
“政策好,人欢笑,咱村来了曹指导。) @* y, j& J; c L" t
下基层,访民情,工作细心又周到。7 Z4 k+ T, E' D9 J' |# g6 {/ ?
树班子,促领导,真抓实干大见效。/ ~" O& L% b* ~4 w: n/ B# Y
修库塘,筑河道,村村寨寨有水窖。
/ _! V+ \ q5 W& a2 z+ }硬化路,亮灯泡,公路修了一条条。
3 |- K+ H" t/ f自来水,架通了,群众脸上喜眉梢。”" Q9 {' ^7 ]3 Y" x$ l8 ]1 j: T
……0 j) X- q3 D! t2 j. x/ u
近年来,在距离弥渡县城东南方40余公里有个叫石麟的美丽小山村里,流传着这样一首名叫《山乡新貌》的打油诗,作者李国安,是当地一名颇有“才气”的地地道道农民。' u/ e$ W/ ]3 a
“石麟的老老少少都知道曹指导,他来驻村的几年给我们地方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喜欢他!”谈起曹庆源,李国安掩饰不住心里的尊敬。
' y) a& X2 N2 j# a8 o5 p* r曹庆源,曾担任县国税局副局长,自2007年弥渡县下派第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起,他就主动请缨担任指导员。起初三年,老曹先后在弥城谷芹和龙华村委会驻村工作,2010年起,随着派出单位扶贫挂钩对象的改变,他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担任指导员,来到了偏远、贫寒的石麟山村。这一驻扎,就是四年。9 X9 a; T6 u1 r! v2 ]7 ~" A
或许老曹没想到,这四年的指导员工作经历将会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注定与石麟人民结下难舍的情结。! Q1 n( q7 H# i2 B: s
访民情,干实事,为基础建设殚精竭虑8 O3 e+ s1 G. F0 Z
一根竹棍、一顶草帽、一本民情日记本,这就是老曹走村串户的“全部装备”,四年来,近到兰谷、美谷,远至安南、二郎,他谢绝了村委会同事用摩托车接送的好意,徒步走遍了石麟的每一个村落。
0 ?/ V2 R( P) S5 S2 f) p: ?5 z老曹初到石麟时,大家还没有认识他。说起一次下乡的“尴尬”经历让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M. ]1 u4 ^/ h p) m
2010年五月的一天中午,老曹从村委会徒步近15公里来到安南村,有些口渴的他看到一户群众家里有人,心想跟主人讨点水解渴。0 o. }# N/ A3 k" @- J
“大姐,在家啊,可以给我一点水喝喝吗?”1 n% {8 ?" W4 r0 z* L
“你是干什么的?我家没水,你到别处看看吧!”家里的妇女直接给老曹吃了个“闭门羹”。
5 B1 ]- `3 B0 p, k7 q* _0 p: v; \都说山区民风淳朴,群众热情好客,怎么这家人会是这个态度?老曹觉得很奇怪。
7 U, n8 @" M3 b+ ?' N“我是县上下来驻村的干部,我今天是来你们村下乡呢,我不是什么坏人!”老曹耐心地解释。5 g3 _/ ]2 l) r+ \
“哦!原来是个干部噶,但我家确实没水给你喝,不信你到厨房来瞧瞧!”妇女的态度明显有了好转,但仍然有点“不高兴”。
0 M# {7 M1 q2 A! Z: G4 G6 {抱着此行访民情的初衷,老曹随妇女进了厨房。“这不是有水吗?”远远看到一只桶里似乎有水,老曹问道。. I+ n$ t2 C: Y1 T
“你说这些水啊,你好好看看,你能喝下去吗?”那妇女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1 C% p+ I( Z0 d
老曹定睛一看,那确实是半桶水,但颜色浑浊,分明是泥巴水。“这是你们喝的水?”老曹疑惑地问道。
4 b' T2 [: L9 n9 j! p“是啊,这是我们一家子这几天的水了!”妇女的话里充满忧愁,随之难为情的笑了一下,似乎对刚才自己的不礼貌有些不好意思。
6 i8 h4 o, v6 K) t) Q7 T' F$ J“别家也是这样吗?”老曹追问。
' i* }1 D9 V, ?) L& L, C8 t( @“都差不多,就是这点水都还是去排队打来的!”妇女说。' p6 n# \! T/ I& k+ s; g7 @
老曹这才明白,这里的群众缺水问题竟然到了这样严重的地步。7 l0 ^; s! ?, C! l2 Z$ `! l3 R
这次亲身经历,让老曹的心里沉甸甸的。连日的走访,地区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的现状让老曹夜不能眠,他一下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 X$ G# ~% f" B2 X5 t3 K“先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入手!”老曹打定主意。
. V8 C: t% J1 P- z: @3 ]接下来的日子,为解决群众生产用水、人畜饮水难题,老曹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四年间,经过他的努力,地区先后实施了总投资58万元的石麟和二郎人畜饮水工程、总投资130万元的高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总投资50万元的抗旱水窖建设,争取到50万元抗旱经费、380万以工代赈资金,新建了800多个水窖,截至目前,全村11个村组全部接通了自来水,农田生产用水难题得到极大解决。
' V7 z4 F0 W# g' D b' s( d3 x3 l几年里他还争取到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修通了莲峰到石麟、莲峰到二郞、安南到美谷和高峰水库道路等四条主干道,实现了自然村道路“村村通”,让整个村委会的交通道路形成了一个大循环。今年九月,密祉到二郎、密祉到石麟的柏油路项目即将开工,届时,石麟地区广大群众将彻底告别出门靠脚走、运东西靠马驮的历史。
( A; q; `. x/ ?与此同时,几年来石麟地区实施了“重扶村”、“一事一议”等一些新农村建设项目,全村11个村组的村容村貌已是旧貌换新颜。瓦铺村组长罗国华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好啊,现在我们出门就是水泥路,群众有了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自来水直接接到了灶台前,前段时间村里还‘装’了路灯,我们山区人也拥有了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曹指导”的奔忙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