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焚烧发电资源化4 A' R" X/ _$ R4 O2 X ~. \
2010年8月,大理市以BOT(投资建设——运营——移交)方式引进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公司,在海东镇杨柳菁投资新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总投资4.2亿元,其中:厂内建设及投资2.1亿元由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公司负责,厂外配套建设及投资2.1亿元由政府负责。2012年12月20日,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主要工程建设后开始接收垃圾,目前已正式运营,截至2014年6月8日,焚烧厂累计焚烧垃圾217161.416吨,累计发电5345万多度。8 i/ A# Y' @8 i8 a) u+ X
从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到垃圾焚烧发电再利用,大理市对垃圾转运和处理环节实行市场化运作,分别引进具有专业技术力量和运营经验的耐德新明和公司、三峰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中转站和焚烧厂的运营,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中转过程中“抛、冒、滴、漏”等难题,还攻克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难题,让废物资源再利用,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w% `' a9 z+ u# O8 z G& d
信息中心:垃圾监管数字化
6 K) [0 e6 T1 K在大理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信息中心监控大厅,随着操作人员鼠标的点击移动,通过视频监控、车辆的GPS定位及实时数据传输,全市垃圾中转各站点、垃圾焚烧厂点的运行情况,各站点进站垃圾量的准确数据,就可实时掌握、一目了然……经过前期招标、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后,2013年7月1日,投资326万元的大理市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对全市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数字化、视频化、定位化”管理。
( s2 `, m4 b0 y4 x为了加强对大理市第二(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环洱海流域10座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有效地监控垃圾中转、收集车辆收集清运情况,实现对各站、厂点视频监控及实时数据传输,大理市于2012年12月启动实施了洱海流域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信息中心通过视频监控掌握各站点的运行情况,实现对称重全过程的监视;通过GPS系统定位实现对车辆的高度管理;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将各站点的称重数据及相关信息实时传输到信息中心,以“数字化、视频化、定位化”的科学管理,实现对环洱海流域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的全方位监管。1 N2 s# a+ h& J: y& f, {2 M
建筑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8 Y, d4 i/ ?9 n& c4 M) r% ^8 \5 i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城市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增多,大理市每年建筑垃圾排放量已达上百万立方米,难以回收再利用,加之没有有效的消纳场地,导致大量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随意丢弃堆放到城乡结合部、偏远城郊等。9 Q4 ]* M- E% u' l% r/ f5 a8 `$ E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和处置,提高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经多次讨论修改和听证,2013年12月31日大理市公布出台了《大理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实行。《管理办法》对倾倒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处置场地作了规划,计划在全市10个乡镇分别建立一个建筑垃圾场中转站,在两区一委建立4座建筑垃圾处理场。中转站由乡镇管理,处理场由市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