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S+ y& |+ _2 w0 w3 L* ^鹰的眼光,蛇的诡异,箭的速度,就是洱海渔鹰。
& h9 Q# m( k3 | 看看被啄瞎眼睛不得不束手就擒的大鱼就知道了,鲜红的血在鳞甲上开出朵朵桃花,即便是在十多米的洱海深处,仍然逃不过渔鹰诡异的身手,倘或那鱼有知,必定死得心服口服。难怪在杜甫笔下有这样的诗句:家家养乌鬼,户户吃黄鱼。
" _" M$ `- s0 N" `. q 渔鹰通体乌黑,毛色发亮,细长而灵活的脖颈像蛇,纹路也像蛇;金碧辉煌的正中心漆黑一点,是眼睛,像电筒;长嘴带钩,脚有蹼。列队船头,像威风凛凛的将军,只等船老大一声令下,便长驱洱海,以鹰的眼光,蛇的诡异,箭的速度,为主人效命,让鱼们闻风丧胆,果然不负“黑鬼”盛名。0 ]+ W& e8 g) z1 e$ K$ s) {8 x
在大理沙村,渔鹰捕鱼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沙村白族人眼中,渔鹰有脸谱,普通人看来都差不多的渔鹰,其实是极有差别的。不仅如此,渔鹰们还有名字。名叫“高个子”的那只渔鹰,果然体形修长,名叫“没良心”的就往往爱把鱼吃下去,不交给主人,所以叫“没良心”。
i! w/ x! H0 W: y 沙村人会和渔鹰说话。叫渔鹰出海捕鱼,或者要它们回来,又或者哪里有鱼,哪里没有鱼,都有一套语言,驯鹰人知,渔鹰知,旁人不知。自然,在沙村,人们用渔鹰来说话。谁强谁弱,谁家强盛谁家衰败,只看他驯养的渔鹰。渔鹰捉不到鱼的人家,主人将被人看不起;渔鹰驯养不顺利的,别人不会到他家去窜门,怕粘惹上“晦气”;一只渔鹰死了,主人会哀痛数月,还要为其垒坟,敬香,以示哀悼。有一年,统领船老大渔鹰队伍的“头鹰”失踪了,船老大丢下每天打鱼的事业,找了两三个月,最后得知被人杀吃了。船老大哭诉:“你们吃了我的鱼鹰,吃不到多少肉,早知这样,我宁愿喂两头大肥猪给你们吃,也不要你们吃掉我的鱼鹰……”9 h( i) v3 h7 e6 R# y
盛夏,与船老大一起出海,飘在洱海上听他讲洱海渔鹰的那个午后,天空时晴时雨,晴时阳光普照,一海温情,雨时千条万线,风急浪荡。船老大却不以为意,唱着白族调子,一段一段,一唱三叹,像是在和谁诉说,又像是自唱自听,任何人都管不着。古铜色的脸藏在竹笠下面,显得高深莫测,像一个真正的隐者。
- A& a9 H q$ }, `要捕鱼了!* F6 w) S; ?4 z
船老大发出指令,将七八只渔鹰赶下洱海,随着富于节奏的竹竿拍打水面的声音和口中呀哈呀哈不绝之声,渔鹰们一个猛子扎下水去,一会儿又冒出头来,迅速游一段,继续往另一个方向再次扎入水中。如此反复几次,渔鹰们共同叨住一条足有四斤左右的大鱼,一起朝船老大的方向回来,争相向船老大邀功。船老大用长竹竿顶端撑起网兜的铁圈把几只渔鹰扒开,兜了两只渔鹰和鱼上来,高高举向头顶,渔鹰站在铁圈上,长嘴朝下死死钩住鱼,整条鱼飘摇成一片深秋的落叶。船老大一改口中的白族调子,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唱完了再唱一首,起初听不大懂,细听却是《卓马》,歌声被喜悦浸染,被浓郁的白族口音浸染,时髦得让一直用苹果平板电脑发微博的游客如此注解那张照片:潮,太潮了!
3 E. Q1 u* o# K 捕到鱼就该往回走了。船行到一处小树林,船老大邀我们入林烧烤渔鹰的战利品,真正的洱海鱼,开片烤得黄爽爽的,撒一小把青盐,足以让任何一枚吃货垂涎欲滴。
( e6 J2 Z, o# r2 F 吃完鱼上船继续往回划,不知什么时候又下起了小雨,细雨中传来好听的三弦,跟着一男一女对歌,男生唱:太阳飘飘飘西边,我俩飘飘飘一家。女声唱:太阳飘飘飘它的,还有月亮升上来……" m. O: |; f! v6 H( [4 X) g$ c
船老大微笑不语,就连渔鹰也仿佛被歌声吸引,正侧耳聆听。
) z3 q, ` z% z! Y5 F1 P
: \3 w' r! X1 r( u5 N5 L0 ]沙村坐落在大理州大理市喜洲古镇洱海边,驯化渔鹰捕鱼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渔鹰表演基地。
" j0 V3 y( m3 W8 \. ^- F 线路: * P0 P. R6 e; G9 F
车至下关后,沿大丽公路北行至喜洲,东叉500米左右即可到达。
0 \7 H z0 s& s+ T. _7 v/ `9 o 渔鹰表演门票:126元/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
8 ]3 C$ C# v) ~+ V7 } 来源 大理旅游网 图来源 大理旅游网 /文 又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