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蓝白两色构成,出产于大理周城的扎染艺术,凝固的实际上就是当地自然的颜色——有时蓝时呈墨色的点苍山,洱海上空的月色。“在棉布上刷了底色之后,把布匹用针线捆扎起来然后浸泡在染料缸里,一个星期过后,把布捞出来晒干$ g) X, Z3 {- \* }+ ?& b- t
、洗净就好了。” 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以及唐代南诏王朝的统治中心旧地,大理以及周边的喜洲、周城、剑川、鹤庆留下了大量关于茶马古道的历史遗存。
- `0 l6 f) a1 v# r! t5 v $ H0 r, J( d6 h/ o3 o6 h5 P
在当年茶马古道兴盛时期,古道除了为喜洲古镇白族聚居地带来茶叶等物资,还给当地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比如扎染就是从中原传入的。1 H0 w s2 Y5 X. t
扎染工艺源远流长,古称“绞结”,早在南诏时期就产生,发展至今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程序,“扎花”是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工艺,“浸染”采用反复浸染。当地大量使用植物为布匹着色,扎染布上雅致的蓝色就是由板蓝根植物的提取液染成,核桃皮、树皮、紫茎泽兰也都可以用来着色。
% q2 J% b' m+ n/ A% A: Y L- i5 J离张亮宵老太太家不远,有一家段氏扎染厂,这家作坊有一百多年历史,创办时的名号为德信和,如今他的后人仍操旧业,用土法颜料制作扎染布艺。! G9 z8 U1 _# l8 [
“在我们家种了几十亩的板蓝根,我们把板蓝根叶子与石灰和在一起发酵一年后,当作染料;在
/ B1 ~ W% \1 [; b染色阶段,一块布料要在缸里染一个多星期,泡的时候还要加三次染料。”扎染厂老板的侄女,20岁的杨春妹介绍到。* }- G# C) H3 J% n
在段氏作坊里,有项工作需要最多的人工——扎布,扎一块2乘2.5米大小的布,需要45天时间。
. L4 t) d/ H3 J: P * \! [; \" W8 e1 Q- q0 {! l( N! r
* @0 M& ]% I7 A7 l+ ?, @( [/ z1 |* A据36岁的段纯秀介绍,扎染布艺质量的好坏关键就是扎布的技术,“只有扎得紧而且有技巧,才可让颜色纯,蓝色就是蓝色,白色就是白色。”
4 D9 d$ P* K T: U在扎染的花样上,据段纯秀介绍,有一百多种,其中常用而且受游客喜欢的是“蝴蝶采花”“铜钱花”“算盘花”“孔雀花”“树蝇花”“园竹花”等。
- k! ^$ t; U7 {4 S9 O当地扎染艺人不仅把大理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扎进布里,还在一块普通棉布上营造出类似“青花瓷”的典雅,花鸟鱼虫、鸟兽飞禽均能入布。9 K5 K3 ?7 @8 Y! g7 _( W/ s2 t( I
文字转载自:http://blog.163.com/sunxiaofanglu@126/blog/static/103477762201111588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