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核桃换1个鸡蛋,1担核桃换10担米”
. R( p/ b* H$ `: s3 E5 H, k绿色迎面扑来,绿得透,绿得爽。
8 E+ g! ?! t; _# Q7 u, {, e/ h盛夏时节,驱车在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光明村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路让人怦然心动——两旁的核桃树上挂满绿色果子,而在当地人眼中那挂着的就是一串串钞票,他们极为自豪地说:“1个核桃换1个鸡蛋,1担核桃换10担米。”
2 m, A8 _6 @1 e' @1 A. Y) E数百岁老核桃树 见证老查家两代人婚礼: q9 S2 t! L5 v0 n2 v7 K3 X' z) W
光明村鸡茨坪小组,彝族汉子查洪祥家院内,有一棵300多年的核桃树,枝繁叶茂,挂满绿乒乓球似的核桃。这是另外一家人的核桃树“自由”横伸进来,有点像绿色“天桥”,院主人只好在石磨盘上竖起木柱子给大树“撑腰”。
; x( `* u! }! ^- h3 D! z“我们村像这样年龄超过200岁的‘老树’还有6000多棵,其中有一棵近400年的‘核桃树王’,树干粗得要4个人才能抱拢。现在每年结的核桃,在树上的卖价就不低于1.2万元。如果摘下来卖,还可多赚3000元。”查洪祥如数家珍地说,光明村处于苍山西坡腹地,海拔1600米至2200米,特别适宜种植核桃。“漾濞核桃甲天下”,光明村的核桃更是美名远扬。
# E1 u- b( I( F& D. ~( N4 Q; G300多年的核桃树,也见证着老查家的历史。
8 d4 @9 [- C, A. q j9 s查洪祥并不避讳过去自家日子的“穷”。童年时“头顶云雾脚踩霜,荞麦粑粑萝卜汤”的景象记忆忧新。他一家8口挤在茅草房里,时常是天上下雨屋内漏,雷声一响吓一跳。他走路到7公里外的村子读初中,一个星期的口粮就是1碗米、10碗包谷面。他感叹道:“有时,向父母要5角钱,他们也经常拿不出。”" e5 H9 u0 K7 Q3 z
1979年,查洪祥要结婚了。他和母亲背了两大袋核桃,走了一天一夜到大理市下关街上,1个核桃卖3分钱,总共卖得30多元钱,买了些烟酒糖茶,简简单单地把媳妇娶回家。
7 `2 F8 k' x2 m. D u) c6 W2003年,查洪祥的大儿子结婚。老查用卖核桃的3万多元钱,给儿子购置了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热热闹闹地迎来了儿媳。2005年,小女儿结婚,他又用卖核桃的钱给女儿办嫁妆:家用电器、微型车,还送了女儿一份特殊的礼物——50棵核桃树。. A7 }( [2 _+ Q- m6 y4 q
“党的政策好,对我们扶持有力。”查洪祥朴实的话语道出家庭和村子发生历史巨变的切身感受。光明村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汉、白、傣、傈僳5个民族,共294户1252人。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杨雪明告诉记者,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1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