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g" m( f" g% d' E. x5 x# D2 W. V0 p⑴、《中国民族间文学》,上册,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 编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8页。/ w: L4 s1 c U2 o/ G% ^# X
⑵、《中国民间文学作品选》第五册,上海文艺出版社,5页。
- B: N' r6 |7 O" r5 j l⑶、这里的文本选自《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论集》第二册,段伶著,298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_0 {4 |2 a% E) {" {8 S⑷、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1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
! W5 [8 G# U8 x4 }. u0 x+ b r⑸、《白族》,詹承绪、张旭著,民族出版社,145页。; T& _, v& {7 x
⑹、尹明举,《试谈白族民歌的艺术风格》载《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235页。8 O, P' y/ Y! I! k/ o; l G1 U' P
⑺、同上,255页。0 }1 J% H- q9 C7 I5 ?1 x' y1 g
⑻、同上,255页。6 N# W6 i# l) Q8 L( n
⑼、同上,255页。
: o9 H$ d7 y1 M& T& D⑽、同上,256页。
- p0 r8 ?6 e) ?# A⑾、《略谈白族民歌中的几种独特样式》张福三、傅光宇载《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论集》,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240页。6 e" R* D1 |1 f
⑿、《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论集》,300页。
2 u" y: `% z: j4 _0 J6 ~* ]) t$ i⒀、同上,301页。
+ C, i7 t# y! ^8 T0 m! b⒁、同上,302页。
$ S. b0 R! A! k) _" E⒂、同上,302页。
. U* o* `% K# h, @⒃、王力《诗词格律十讲》,3页。
3 q4 k. {. T4 i! s/ J⒄、同上,302页。) }5 \; P! l% {) C
⒅、这九个特征为:添加而非递进;聚台而非分析;冗赘或复言;保守或传统化,贴近人文生活世界;对抗的格调;设身处地和参与而非保持客观距离;动态平衡性;情况而非抽象。
! U/ o- M U3 n% L* M* O% X⒆、这里选的是约翰·迈尔斯对翁的评述,《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增刊,18页。2 A! B: ?8 {( n+ p
⒇、《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增刊,20页,社科院文研所。) v; c! u! O& }/ [# D( l' x
(21)、同上,20页。
5 i7 k% C$ v' k# S/ d(22)、同上,19页。! [9 c9 b! g$ Z R3 w! G2 N, D
(23)、同上,21页。9 I: `; A. E; O, Z3 g8 {7 p
(24)、同上,21页。
5 _0 a0 O& A- }7 V(25)、同上,22页。
3 _* J) P8 j; m7 j: _参考书目:
/ Y! H* U4 q# J* U x1、《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美]约翰·迈尔斯·弗里著,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 l1 A/ N' ~6 Y: ]9 n
2、《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朝戈金著,广西人民出版社。6 U1 [6 H: K6 m F) g
3、《民族文学研究》,2000增刊,中国文联出版大理网站建设过滤信息。
/ {6 i }" }/ A/ c7 t8 B6 \4、《谣俗蠡测》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u. X: M( k0 {, U
5、《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钟敬文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a3 Q# S9 C: s' `! F0 K6、《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f3 s" O8 M$ [) u w8 S2 k$ _! N7、《民俗学概论》,钟敬文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 m1 k& L- ^, m8、《人类学通论》,庄孔韶编,山西教育出版社。7 h* Z1 x) m6 p2 o2 \ z
9、《结构人类学》第二卷,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著,俞宣孟、谢维扬、白信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9 p, f0 Z# L$ |9 |. N
10、《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论集》第一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 R+ g9 h* }9 M9 f11、《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论集》第二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X: U- k3 c4 ]8 K1 u# r
12、《白族》,詹承绪、张旭著,民族出版社。
; Q/ p( }, w) f+ t+ W# W1 v13、《民间文化》,1982年第1期。
' j \) V; k. a! h' b4 l14、《大理文化》,1980年第6期,1982年第1期。
" T4 y; o! `2 ~$ r2 H2 t15、《白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云南民族出版社。
- T! S4 m* @- i2 r" @16、《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上册,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Y; E5 N6 I* O |8 N+ O: O7 `& X( u3 l17、《中国民族文学作品选》,第五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 Q7 [: L& l# @" W8 L. H5 D # w6 x( k7 X' W
点评:
w. d- @' C' n/ A: m0 |: I; P6 A4 i7 n# R
论文运用人类学的口头传统分析方法,对白族民歌《泥鳅调》进行了详细的文化分析,并总结了口传性文化的思维特点。论文写作规范,条理清晰,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指导教师 张实)3 p8 Q X% V8 ~, G1 C5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