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作为花艺最早被提起的,应该是在《第一香笔记》,“蝶兰(又名叠兰)”后文又有载:“虫兰”,“形似蜂蝶”。当是副瓣蝶花。而以后诸书,如《朱氏兰蕙图谱》等,所谓蝴蝶也大多是副瓣蝴蝶。最早的蕊蝶当是《兰蕙小史》所载之“蕊蝶,民国年间新种,杨杏生植”。而当时《兰蕙小史》在《兰蕙品第》里将“皱角梅、触角水仙、素心、超瓣、蝴蝶”同列为“下品”。
/ g- O! u5 ?- O0 l! P4 s& G+ D* l 蕊蝶在沈渊如《兰花》里被列为“奇瓣”“蝴蝶型”之“捧唇形”:“捧瓣内侧有唇瓣化现象。例如梁溪蕊蝶、蕊蝶、鸳鸯素”。
+ r! u! c- [1 K% {" A" s: }7 X 在《江浙江兰蕙》里,“蕊蝶”则被列为“奇种”“蝴蝶型”之“内蝶——内轮捧瓣发生唇瓣化变异。如蕊蝶、梁溪蕊蝶”。9 |5 Q! c" P9 s4 I, U6 m% [$ S s( t
《中国兰花之百问》里有载:“.....另一类是捧瓣上出现舌化的称为‘内蝴蝶’或‘里蝶’,亦有将捧瓣全部舌化的称为‘蕊蝶’,俗称‘三舌蝶’,又称‘三芯蝶’”。而后又对捧瓣全部舌化有了诠释:“所谓全部唇瓣化是指捧瓣具有中裂片、侧裂片、褶片。”& K4 z8 D. @5 m
以上著作论及蕊蝶时,大多会例举“蕊蝶”和“梁溪蕊蝶”。因为当时诸如此类的花较少,且为不被大家重视的“下品”,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被提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兰花开发的加深,此类的兰花不断涌现,我们就应该更细致地去欣赏、辨识。
3 `) \3 j& F [(沈氏[兰花]中的“梁溪蕊蝶”). U& [" X8 Y6 }6 }. H! m% \
0 c- G! H5 O6 y' [! H
([兰花三百问]中的“老蕊蝶”)9 G/ g, K9 |7 z( I# }
2 l* d$ x8 P, c q5 g
就“老蕊蝶”和“梁溪蕊蝶”相比较,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在捧瓣的蝶化程度上:不难看出,梁溪蕊蝶捧瓣虽然具有“中裂片、侧裂片、褶片”,但捧瓣瓣质化明显,中堂泛青,且捧瓣直立,即所谓的“猫耳捧”。相较之下,“老蕊蝶”捧瓣虽偶有泛青,但更多是如舌的瓣质且形态反卷如舌。3 y1 _5 I& k# e
我们知道,同为雄性化的“梅瓣”和“水仙瓣”,甚至同具“荷气”的“荷瓣”和“超瓣”,有时相差甚微,但早在瓣型理论形成之初就已经分门别类论之,而差别如此之大的“蕊蝶”却一概而论,似乎有些不妥。我们应该细化而论了。$ Q. S- A, ?" ]( G8 j1 U
我们可以称捧瓣蝶化如“梁溪蕊蝶”者为:“蕊蝶”。* ?6 P! a- H# t
我们可以称捧瓣蝶化更完全且形态更类似于“舌”的蕊蝶,如“老蕊蝶”者为“芯蝶”或“三星(芯)蝶”。
9 z9 C! L3 D, S) N 当然,从欣赏的角度出发,“蕊蝶”和“芯蝶”各有利弊:前者,捧瓣直立,欣赏面大,俏丽而阳刚之气较足;后者,捧瓣反卷,则更加柔媚也更加丰满。/ m, P( E" F. e/ y' Y
“蕊蝶”现在较知名的还有:黑猫、黑虎、花蝴蝶、梁祝、汗血宝马……。
; B2 Y1 P. |0 X+ h; w2 w([江浙兰花]中的“黑猫”)
# \7 J& W* |3 r P! j 4 U/ j6 a8 ]. |5 a; k
- m6 G( b$ j; h$ B9 [
“芯蝶”现在较知名的:大龙胭脂、虎蕊、蕊鼎、大元宝、大叠彩.....。
6 B1 S" E8 c: P, E0 l
# F/ e y( A, Y! j* b([春兰谱]中的“虎蕊”)
9 o+ G. Q' f& g6 S% B, _: B ) R+ F7 v/ g. A _& ~" w
$ \: _% v1 P6 ~9 m2 C( b
选育新种捧蝶要注意以下几点:0 ^+ q4 Q3 `* J
1、必须具有“中裂片、侧裂片、褶片”,如此才能称作“蕊蝶”,否则可能只是彩捧,就欣赏品位而言,有等而下之之嫌。, ]+ @2 E* v J% \" d
2、蕊蝶之捧虽舌化,但大多和舌不同:或侧裂片增大、或有泛绿如瓣质,三舌大小、斑点完全一致,形态一样者,少之又少,选育时当慎之又慎,非极品则膺品也。
/ c' M# X) k8 N& d& s7 Z# c8 g" J9 l(即使三舌对称如“大龙胭脂”者,其舌也不同于普通舌瓣), x0 H: s: h+ o6 I1 Z% ?% u
1 G0 k: B0 a9 D, K
3、舌化之捧瓣一定合抱舌瓣。蕊蝶虽被称为“奇花”,但其结构确如常花般“正格”:外三瓣,内二捧(舌化),再内为舌。在选育下山草时,或有三舌排列不恭者,其实为真正的奇花,今年多一瓣,明年少一舌,极不稳定。我们看到任何一个较成熟的蕊蝶品种,她舌化的捧瓣的下沿都是在舌瓣外沿之外的,成合抱之势。而造假者往往为了掩盖粘接的痕迹,当然也为了使粘接变得更加牢固,便把当为蝶化的捧瓣粘在里面,让舌托着捧瓣。选育之时当慎之又慎。9 {3 N( J5 i6 ?3 R2 t
(疑似膺品)+ c* K. I9 {# H
* Z( K1 N: v6 F! }4 b( \
- q: z5 y* e% v z
请谈谈您对“蕊蝶”“芯蝶”划分可能的认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