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鹤庆传统棉纸工艺传承专业合作社成立

1
回复
145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 00: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鹤庆传统棉纸工艺传承专业合作社成立9 Y: u/ {- B+ S, E0 f& d: d+ \' f- h  e
7 I% t4 ]: H# ]8 c6 ^
 近日,鹤庆县龙珠传统棉纸工艺传承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这是鹤庆县首家传统棉纸工艺传承专业合作社,同时也标志着鹤庆县在探索传统手工棉纸产业发展模式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 `0 s. t4 X3 c5 s1 v: V# d1 k2 P. n/ e  R* G+ c* r8 @" c
 鹤庆白族手工造纸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唐樊绰《蛮书》中就有记载,鹤庆产的白绵纸薄如蝉翼、韧似锦绫、纸质细腻厚薄均匀,防虫、防水性高,是书写刊刻、裱褙、包装和民俗用品的理想材料。据考证,在大理发现的佛教经书如《护国司南抄》、《大通方广经》、《佛名宝忏》,其它如《滇系》、《滇志》、光绪年间《鹤庆州志》等均用鹤庆白绵纸刊印。民国罗养儒在其著作《云南掌故》中记载:清末,鹤庆是云南最大的白绵纸产地。在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至11118年),造纸作坊已遍及鹤庆全境,年产白绵纸2000余驮,竹麻纸3000余驮。到民国年间已有李、刘、张、高四家造纸大户,纸槽十二槽,著名的纸号有“恒兴昌”、“茂兴昌”、“宝兴昌”、“联兴昌”等,基本垄断了鹤庆纸市,产品通过鹤庆商帮的马帮,沿着茶马古道流向藏区、东南亚各国和香港。 
, a+ u, n$ I0 b) c: c- X
; t1 o1 }" k6 Y/ M2 S( Z+ ]1 `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0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和六合乡灵地村造纸术迄今还有部分作坊保留着800余年来的传统操作工艺。 3 a4 q0 O$ l2 _* H
1 g7 I3 x- H, R' Y, E
 近几年来,由于普洱茶文化的兴起,客观上又给作为茶叶包装纸的鹤庆手工绵纸带来了勃勃生机。据可靠统计,龙珠村和灵地村现有棉纸生产作坊13个,从业人员150余人,基本上是当地的农民,年产值约600万元。这对于相对还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尽管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都较高,但还是一条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出路、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龙珠传统棉纸工艺传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秦炳全家的作坊有8名长期用工,都是当地农民。据秦炳全介绍,他家的作坊2011年产值约60万元,工人月工资高的到3、4千元,低的也有2000多元。 
2 S8 o3 f; u5 P7 A- W" y# p! {
9 P% `  `  w/ h* C' R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纸的类型和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细化,传统手工造纸发展的空间到了非常狭小的境地,白绵纸尽管质量上乘但也仅仅在捆钞、食品包装等少量领域使用,这项传统手工艺已走入濒危的境地。加上多年来,各造纸作坊生产经营都单打独斗,市场竞争力弱,生产经营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艰难,经营风险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益难以保障,使得手工造纸业日渐衰落。 
8 D& S7 V% l: l% k8 e( ^  L3 n. h. d( d) c5 h2 a
 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为了保护手工棉纸生产工艺这一文化遗产,让传承千年的手工艺流传下去,推进传统棉纸生产工艺传承,推进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传统手工棉纸生产经营户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和六合乡灵地村的6户手工棉纸产家联合,组建了龙珠传统棉纸工艺传承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对传承传统棉纸生产工艺、激活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鹤庆棉纸走向市场、创建品牌、发展壮大。
; W" y. h; ~5 H# \) W
# I3 g: L1 B, T/ l6 _0 U转自百度贴吧--白族吧:段观音大理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