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如何做好兰花产业打造“如兰之州”

0
回复
103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0 22: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兰州如何做好兰花产业打造“如兰之州”1 E* D5 z3 Y  T+ L  F2 ?* b
" h0 _% F7 d( g. U' F0 ?/ ]
-----------
, y& G7 Y+ F: Y3 [4 E- G 7 D& s, Z& N5 v4 P% @; ^* ~
时间:2011-6-15 9:55:10 来源:玉溪兰花网 $ m1 k, L0 B: t) l, B2 h
   & r" \) L" l2 h2 G4 v, k7 ^7 h
  从历史走向现在:兰州因兰得名,兰州确产兰花,兰州多兰地名,兰州爱兰之城;
4 B5 W/ L/ E" ?! V% q1 N  从现在走向未来:兰州要建设区域中心、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如兰之州。8 H" g* }5 d  _- v: q
  在兰州市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之初,兰州城市定位初步表达为:区域中心、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如兰之州。近两年,兰州进一步提出建设“如兰之州”、“如家之城”。  |" `! l8 Q5 {/ t) h; b% P
  位于西北的兰州,因一“兰”字,在其雄浑之余,平添了几分典雅和秀美。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今天,提出“如兰之州”、“如家之城”,无疑将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美丽图景。或许,这将为兰州这座城市打上新的文化印记!( t+ X/ [5 W( O+ e' p
  而翻开地方史志,兰州的确是一个与兰有着渊源的城市,她不但因兰得名,而且是一座爱兰之城,至今许多地方仍以兰命名。据称至今巍巍的皋兰山颠仍有一种名为“皋兰”的兰花,兰州该如何装扮自己的兰花景观、做好自己的兰花产业,擦靓兰的名片,把自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如兰之州”? 记者王占东唐华伟文/图8 w* F4 G) [3 q) N
  1兰州跟兰花渊源极深) h* w7 j3 |# S: g7 c, Z* l& Q' }7 t
  近年来兰州提出要打造“如兰之州、如家之城”的城市形象。因兰得名的兰州,的确与兰花有着渊源。# G/ x' {2 a! X: t0 e
  兰州一名,始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唐代人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兰州条下记:“隋开皇元年,立为兰州,置总管府,取皋兰山以为名。”《通典》和新旧唐书《地理志》在记述兰州时,均言“以皋兰山为名”,说明兰州一名源于皋兰山。那皋兰又有何意呢?史地学界多数人的看法是: “河边高地是为皋,高地兰草是为兰。皋兰就是生长兰草的河边高地”。! \7 w, e; c. N, x' G
  由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参与主编的《甘肃的由来》一书也载称:皋兰一词,究竟是何含义,上下千载,诸说迭出。人们从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的不同领域探讨过她的微妙成因。……有的说,皋兰与祁连一样,寄寓高峻齐天之意。有的则说,皋兰与哈拉同义,是泛指北国高大山脉之意。这些说法,虽然各自言之有据,但毕竟难以使人深为信服。史地学界较多的说法是,皋兰属于古植物地名。河边高地是为皋,高地兰草是为兰。皋兰,就是生长兰草的河边高地。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招魂》“皋兰披径兮斯路渐”,《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的诗句,便是这一古老地名最早也是最为有力的历史含义的出典。再从这里的地理根据来看,“浪播古今怒,沙飞天地黄”的万里大河,在山前环流,奔腾东去。山坡上,叶扁平,线形,花色蓝而美丽的春兰,旖旎多姿,妆点层峦,这便是皋兰山天然和谐的地理环境和山名缘由的真实写照。
1 e2 @/ B! x  h  2兰州兰花,曾走向国内外市场/ Z9 m3 l" f, e; b5 o0 o% ?
  《甘肃的由来》一书载称:在兰州地区“以山名命为县名的,相继有明清两代的兰县和皋兰县问世。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兰县为兰州。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经甘肃巡抚题奏,奉旨置皋兰县。, G5 I* }1 t6 b. L. Y9 F7 Z. ?
  虽然明清两代各自所置的兰县和皋兰县名互异,但究其得名来历,却是异流同源,都导源于兰州盆地海拔2129米的主峰皋兰山名。所不同的是,前者是由山名的简称衍化而来,后者径直以山名的全称作为县名罢了。”0 N$ l$ K# E8 g* p5 G
  “其中,尤以皋兰山的简称,作为桑梓故里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的代称和爱称,被广泛运用各个方面。且不说山名爱称曰兰峰、兰岭、兰山;城名雅号曰兰邑、兰市、兰城;地名恭拟曰兰园、兰苑等等,甚至连历代的乡邦文人名士,重臣名流,也时有以兰字入名,以志不忘故乡深情者。明代御史邹应龙号兰谷,侍读学士黄谏号兰坡,清代按察副使郝璧字兰石,就是人们美谈的典型代表。”( j0 X7 u8 {4 ]) y* d, F4 R
  “州以兰名,是以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取皋兰山为名’一语为其本源的。而皋兰得名由来,笔者赞同传统说法,即:皋乃河滨高山,兰是芳菲山花。皋兰山依偎黄河,横空出世,雄踞南缘,以其龙蟠气势主峰于兰州盆地。山坡上,一株株春兰芳草绽蕾怒放,一丛丛蓝色花朵,临风婷立,煞是好看。1988年五一节前夕,笔者登临兰山,在海拔1700米处的陡坡上,春兰正当花盛,别有一番情趣,这才领略到方志所言之可信。诚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兰州在古代借以得名的春兰,与当代植物学说兰草是有差异的。”; X3 W2 N, g5 m
) s" v$ G; i' R" H9 T4 C# R# A8 q# C
  《甘肃的由来》一书载称,“我国植物学家、省城著名教授孔宪武《兰州植物通志》,把春兰归入酷似兰草的细叶鸢尾花。尽管如此,这也无损于兰州以春兰成名的雅趣。千载生长于斯的春兰,是那样圣洁、温馨、那样风姿绰约,最能代表兰州人爱兰、建兰的黄土恋和桑梓情,自古即为人们所眷顾,以至于名地垂念。再说,单独一个兰字,从这名山的氛围中衍化出来,既是兰州的爱称美称,又是兰州的古称、简称和代称。给人一种浓郁的乡土味、亲切感和纯真的地方特色。如果把金城郡名和兰州之名作一比较,就会悟彻,前者以刚毅雄健著称,后者则以典雅秀美著称,各领风骚千百年。巧合的是,前些年,兰州大学的兰花研究开发公司,引进和培育400多种名贵兰花,年产试管苗70多万株,大批量走向国内外市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兰花世界,并在北京合资建立中国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在国内兰花界频得金奖,独步芳林,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为兰州人带来了兰苑春景中永不凋谢的秀色,可说是‘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