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法海和尚:从白蛇传到望夫云
! A" q; k0 q9 t4 L) J" j) ]3 Q8 o0 z作者:下关风子
2 E# w' B* e2 [4 w+ Q2 h
9 l3 A Z6 Y" X5 q$ V+ s# x5 p$ a 说到法海和尚,大家肯定马上联系到以西湖、雷锋塔为背景,白娘子与许仙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但把他和大理放在一起的话,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味道。找不着北。
$ a9 e( d+ Y+ D' A: R1 d" g ' V* y4 l: C% ^& Z7 ^6 t( u# m
请各位静下心来,耐心地听我论证,如何大理也冒出来一个法海和尚。
: d9 _% |- K: e. A* `; { $ h" d" ]% @' U% W
大家都知道,法海和尚的主要事迹是千方百计地拆散白娘子与许仙,而我今天所要推出的“大理法海”——南诏国罗荃法师也同样热衷于棒打鸳鸯,在几个凄美的民间故事里频频充当令人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啖其肉的反派角色。3 n; w% Q- k2 M, @
6 h B. f& x; W& b) |; E5 H7 I! l# h
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对比一下发生在西子湖畔的白蛇故事和在苍山洱海间上演的望夫云传说,所有的迷雾就会拨云见日了。
\1 t! X% e: u$ Y2 H$ q
- o$ d4 _! p8 O/ i7 i5 @4 a 在清明时节一个注定要发生点什么的午后, 去灵隐寺附近上坟归来的许仙,从断桥坐船回家。途中,撑着一把油纸伞的他碰到了修炼了千年的白素贞,一场最终以大团圆为结局,但充满太多悲剧色彩的故事由此展开.而在几千里之外的大理,同样痴情的南诏公主在苍山遍野杜鹃的见证下,邂逅了一个同样会法术(生上长有翅膀,能飞)的樵夫.于是乎,几千年来人们最爱听、但又总是表示怀疑的一见钟情的浪漫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承诺在杭州和大理的天空下各自发生。* L% O2 j. x T. g7 l" l' [% u6 N" c" Q
# P# e+ D7 _, y" g& y7 j% E% h
一个是凡人与妖,一个是公主与平民,两个同样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爱情各自独立的生长,发芽.而他们共同的敌人,都在湖水对岸.我仿佛看见金山寺内,法海和尚用他看上去无边的法力,眼神掠过夕阳下的雷锋塔,掠过西湖上美丽的三潭印月和远处的平湖秋月的湖中小岛,冷冷地看着断桥残雪边依依不舍的相会.我好像也看到了身为护国法师的罗荃和尚,一言不发的站在暴跳如雷的南诏王身后,盘算着如何在洱海东岸的罗荃寺内、罗荃塔旁,不顾一切维护王室的尊严。- n( a* e+ }2 O4 ^& }, W
5 h- Z+ `, M5 N 美好总是短暂的,尤其是玫瑰糖般秀外慧中的爱情。平日里总是以慈眉善目、普度众生和悲天悯人情怀的形象出现的出家人,在这两件原本美好的爱情故事里,纷纷扬起了“罪恶的黑手”,将手上持有的礼教的重棒,毫不留情的打在了两队鸳鸯的头上。
6 A; o% Z0 [* G8 _* `' m
+ ], ]4 s$ c- N G 在法海的诱使下,白素贞在端午节饮下了许仙准备的雄黄酒,露出白蛇原形,许仙受惊过度,昏倒在地;在罗荃的盘算下,被和心上人一同困在苍山玉局峰一个外面终年积雪的山洞里的公主冷得奄奄一息。为了拯救生命中的另一半,余下的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大胆的冒险:偷。白娘子醒来后,望着不省人事的丈夫,不顾千难万险上仙山盗取仙草以救活了许仙;猎人则做出了一个类似于“自投罗网”的决定:去偷罗荃的宝贝袈裟——穿上了它,公主就不会感到寒冷了。7 D8 R( r5 m6 E
$ W0 E" ]4 _7 k* r; m 虽然故事的结尾,白娘子一家人合家团圆了,但人们看过他们中间的曲折,还是把这个故事归为悲剧的范畴,列入中国古代史大悲剧之一。而望夫云的结局是一份不折不扣的幽怨与悲愤。在两个故事的结尾中,白娘子虽然救活了许仙,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法海和尚却将许仙领进了与爱情绝缘的金山寺。那痴情的白娘子怒发钱塘潮,引来仇恨之水淹没了金山寺。得到的待遇是被压在沉沉的雷锋塔下二十年。而猎人的遭遇相比之下更为不忍。他在罗荃寺盗得袈裟后归心似箭的路上,在洱海上空向着秀丽的玉局峰飞回的途中,被冷笑的罗荃和上抛出的蒲团打落,化为石螺,被永远的钉在洱海底。而在苍山上苦苦等待的公主,最后冻死在望眼欲穿的焦急中。
. A0 H$ a2 j0 ~; P4 r6 P% w
1 G# a9 \1 `$ w+ _. D ( `& p1 ^# K# c. h% |$ L( ?: z
而最终的结局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同样耐人寻味:白娘子从推倒后的雷峰塔升天而去,而被打败的法海,无处藏身,最后只好躲进蟹壳,做了一个凄惶无比的“蟹和尚”;罗荃塔也倒了,公主的怨气化作一朵轻盈的云彩。只要这朵看起来秀气万千的云彩在玉局峰出现,再风和日丽的天也马上会变得愁云惨淡,而海上则立即风生水起、波涛汹涌。据说,是公主想吹开无边的洱海,会一会化身为石螺的丈夫。可惜,作为一个悲剧,她的目的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9 k+ k- T E2 z9 p
+ a- M# L+ a, U0 s; r
……+ @4 Y4 H7 |* I3 S, Y/ M8 F* M
h3 K+ u! \5 _4 ~& A 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应该赞同我提出的“大理法海”——南诏国罗荃法师的观点了吧?如果您还是认为这样的联系有点牵强的话,让我再跟您说几点他们的相似之处。
- H J8 @+ N/ f, W1 d5 _ 5 E" W# t. |4 z* `/ h! J
一、法海、罗荃,其实都是真实的人物,而且大体上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法海,是唐朝大臣裴休的儿子。他来到镇江金山时,山上满是杂草和毒蛇,庙宇已经全部毁坏。法海便在一个山洞里住下,每日披荆斩棘,赶走了毒蛇,修建了金山寺。
3 s" ?" C. x) s' Y, _ # j/ M* L. ?% U7 q
罗荃,是南诏王皮罗阁的护国法师,身世和经历有些模糊。有的说的天竺人,名为鸠摩诺诃。有的说它是一个叫道安的本地人,曾经到西藏学法十八年。" I4 H( S1 ?2 [% |
4 w$ ^% m5 h6 K; W% x! k/ Y 二、法海、罗荃和蛇都有一番争斗。法海和青蛇、白蛇的恩恩怨怨自不必说,罗荃法师在大理也和蛇势不两立。据说当年他因为修建了罗荃寺所以被称为罗荃法师,罗荃寺所在的罗荃半岛(金梭岛北)上有众多毒蛇为害,罗荃法师做法灭了很多,同时还修建了罗荃塔镇众蛇。传说他死后,很多蛇围攻他的舍利塔,纷纷死在他身前布置好的雄黄所制的毒药上——当年白蛇就是在法海和尚诱骗许仙给她们的雄黄酒下露出原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