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古城 3000年风花雪月' {3 a" m5 k x( W9 K
作者:大理旅游 文章来源:大理旅游+ y. Z T9 c3 t! Y/ j
冬季到大理古城去“看”风 : Z6 \0 g1 V \& R% [
初识大理旅游,大抵源于两处:金庸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诏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五朵金花》一曲“蝴蝶泉边来相会”,更将大理风光唱遍大江南北。 ; S; _8 D# w E" [
大理历史深远,素有“文献名邦”美名。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给大理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而在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诡秘,风、花、雪、月四大奇景,更将大理引向3000年前的古远时代。
$ r/ i6 Q& O5 _' L 大理还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多彩的民俗风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色,都为人们探寻南诏古国打开了一叶窥秘之窗。
: }$ y! R" G2 [$ N# X 寒冬悄悄而至,正是大理古城的“风”最撩人的时节…… 0 s. F* M, h! j9 s
流水绕街巷 四季花常开 ; J, M2 Q8 s9 T2 T
在州府大理市,还给我们繁盛喧闹的感觉,而到了大理城,却是古朴而幽静了。大理城的城区道路至今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城的古朴和别致。 * }1 U; ~, o c
清冽的泉水从苍山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养花种树,已成为大理人的传统和习俗,他们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各种红花绿叶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弥漫了全城。初到古城,穿梭于大街小巷,叮咚水声不绝于耳,如奏三弦。“家家流水声,户户养花忙”果然名不虚传。1 W) w v% R2 e5 M0 W6 q
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0 @! j% l2 p( b1 G) \1 ` 大理古城北23公里的周城是一个村落,全村居住着1500余户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典型的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的白族民居。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青瓦人字大屋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5 b5 t' E! }! P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 A' ~, }% s) C- Z 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眼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绘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山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富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制门楼。
2 V9 B4 B& E" b: ?, q' m 点苍山有灵 独生天竺石 ( p) ?" I5 V' \: r; H0 x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期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 h' p( ?/ M6 G/ H, _! E. E' y
滇西高原,群山间悠然升起的一列山屏,白峰幽峡,梦一般悬浮在流云高湖之上。这便是大理的苍山。 V" o# x0 i2 W: ]/ b
苍山有灵,生于此山的石头,或玉润明洁,或苍翠晶莹,或含云纳雾,或陷峰藏泉,似乎天地独钟这片山水,把大千世界万般情景,都凝结在大理石中,幻为永恒。 - k: S: N$ p' X
大理石的称谓很多:因石出自苍山而名“点苍石”,因有“凉生肘腑间”质感而被诗客称为“醒酒石”,因有“凤凰玉女点石”的传说而被山民叫作“凤凰石”,官家征石时作贡又名“贡石”,民间用于柱础称“础石”,因大理古称榆城而名“榆石”,大理古有“天竺妙香国”之称而名“天竺石”,最终称为“大理石”,当然是宋代大理国建立之后。
8 _" ~7 {+ w" a% ` 世界所产的大理石,以意大利为最多,却以云南大理的最为奇美。大理石一般分花纹大理石与纯色大理石。大理苍山所产的云灰、彩花属于花纹大理石。云灰又称水花,彩化分春花(绿花)、秋花和水黑花三种。苍白玉(汉白玉、础石)则属于纯色大理石。只有花纹大理石才能产生天然图画。
. j8 }* i4 p2 ]9 v' T; ], i & }6 v8 D8 b& s. j! R) ]- Z8 N% X- A
大理的大理石开采已有1500多年历史,开采取石一般要在深山陡崖上,古时候没有安全设备,缺少运输工具,每遇开采大料,都有发生压死人或压断手足之事,“匠工十指淋指血,血浸石骨成丹青。”这两句古诗正是当时石匠采石生活的写照。 5 v1 g% G$ [# W {% e3 f' M& w+ a: k
大理石石质细腻,既可用作建材,也可用于雕刻。经过打磨,光滑如脂,显露出奇美花纹,因而是一种上等的建筑、装饰、雕刻材料。自古以来一直被作为建盖宫殿、庙宇、御苑、花园的必备品。今天的北京故宫和十三陵,还可看到大量的大理石。我们发现,大理石也被本地人们广泛用作民房的柱只:“台阶等基石”就是体现。大理、剑川一带,盛产嵌镶大理石的云木雕花家具,就是因大理石具有解暑散热特性而制作的。用大理石车制的高脚酒杯、花瓶、笔筒、砚台、茶叶缸、烟灰缸、装饰屏风、挂幅等工艺品,就更不在话下了。 8 d# |0 r5 i: _, j) d* ~. v' D* m" [
大理与风花雪月 + E, J1 ?% j" g) O8 ]
大理自古以风、花、雪、月著称——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 * N. q$ t1 }2 [5 ?; S
下关风:每年春、冬两季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由于下关地势特殊,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风口在天生桥峡谷口,它是洱海水出口处,又叫西洱河,河口有座黑龙桥,把下关(即大理市)分为关内关外,桥北为关内,桥南为关外。这里两山(点苍山、哀牢山)窄仄,中间形成槽形。关外是凤仪坝子,吹南风时候居多,而苍山是一座高大的屏障,挡住西南吹来的季风。风从南方来,灌入山槽,到槽口外,风势便由下而窜1 d% r! C3 ~& T Q" B0 @9 o- \
大理城的护国路已成为一条“洋人街” " _7 A5 u; R) t/ {2 {
上,产生奇异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却反而落在人的面前。
' O' E- w. M2 n, f, t$ q 上关花:实不在上关,而在离上关5公里余的沙坪街后的和山寺内。据《大理府志》记载:和山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至今,白族人养花爱花已成习惯。
2 b- m. t& i7 ]8 U+ r 苍山雪:苍山山顶一年四季积雪不化。从昆明去大理,行至弥渡的定西岭头,就可以看到一排银笔插天,这就是苍山雪。由于冬季积雪较厚,加之长年积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 E3 H. E- r( ^( ?5 O 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很高,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水光接天,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 & T, }& H1 S( B
大理历史溯源
]7 {& k' @/ i2 A% P | 大理城,又名叶榆城、紫城。早在3000多年前,洱海周围就已生活着白族先民。秦汉之际,通过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洱海地区与内地发生经济和文化交流。 ' P8 F* }' E$ [8 s, ]' g
现今的大理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滇西商业贸易交流的中心。大理城背靠苍山中和峰,面迎洱海,方圆6公里,城墙高8米,厚7米,墙体内部用土石,外表用特制的城砖修砌,十分坚固。城设有四门,城上建有敌楼群、垛口,城外有护城河。
# D2 V! ~' c9 f: w8 K& _, p5 @ 大理地理 9 W; Q. s8 j# m# J# J- P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部,古为大理国国都。大理不仅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和云南另一儿子.- j, [+ |8 S7 i" b, k4 y7 g/ b
大理祥云县云南驿的茶马古道。 ' A! Z6 |6 R1 D& E: W
座古城丽江一起,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 O7 G8 I1 S0 ~3 Z
独特的白族民居 1 z3 `3 c( b' @4 y. j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4 _* a# z3 f1 {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入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它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 _2 o9 b( g0 J: m6 W1 H* t 大理风景搜索
. b3 `# V. x# B7 b% I0 a 清碧溪
' u8 V" a; R, C8 H8 a2 u 从大理古城南七里桥的圣麓公园沿溪而上,穿峡进谷之后,即可见到在岩壑涧,一股清泉从几丈高的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依次形成上、中、下三潭。这就是清碧溪,苍山十八溪之一,在马龙峰与圣应峰之间。 $ m4 N6 k) t1 l6 t6 t7 N
喜洲 ( d* _ r. z$ e- d. }$ w
大理古城北16公里,有个喜洲村,其白族民居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号称有88院之多,又以严家院、董家院、杨家院三处为盛。$ z) A0 L# h; `& v
$ B. H) R0 Z5 }) s 苍山
+ V/ a( F# L$ Z4 J 苍山又称点苍山,属横断山脉云岭山系。它北起洱源,南止下关,长42公里,宽25公里,东临洱海,气势雄伟,景观别致。苍山由十九峰组成,最高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终年白雪皑皑,山顶有冰碛湖泊。每两峰间溶雪汇成溪流。苍山共有十八溪,溪溪都注入洱海。
( [/ t$ P1 i: P - {& o! ]( G3 ~1 e
洱海
0 J2 C& y; w5 r2 l2 o8 e+ b% u 洱海古名叶榆泽、昆明湖。因形似人耳,又名洱海。洱海属高原淡水湖泊,是断层陷落湖,湖水碧绿清澈,透明度大。湖中有3岛(金梭岛、玉几岛和赤文岛)、4洲(大鹳洲、鸳鸯洲、青莎鼻洲、马濂洲)、5湖(星湖、神湖、太湖、潴湖、莲花湖)、8景(海镜开天、山海大观、岚霭普陀、碧波渔舟、金梭云烟、海水秋色、海阁风涛、洱海映月)。 8 _2 a/ B% ~# k7 o& Q
, J8 C* m3 [+ z1 T5 D" G8 a: H
蝴蝶泉
( C3 d* ?. k# E' z/ q 蝴蝶泉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南距大理古城27公里。每年春夏之交,特别是4月15日,蝴蝶树芬芳引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满天飞舞。最奇的是万千彩蝶交尾相衔,倒挂蝴蝶树上,形成无数蝶串,垂及水面。 # }. U3 V& f; S
洱源 0 b! u/ i, K5 N7 m s) U/ X+ e
洱源四季景色迷人,位于大理西部郊区,是大理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洱源素是温泉之乡,县城玉湖镇被誉为“热水城”,城中温泉遍布,热水沿街渠纵流,冬春热气缭绕。
8 T) D3 G4 O0 ^. f: j) } 8 D& [3 H1 H- J
崇圣寺三塔
7 \& z Z8 d, P* w& N: _ 三塔鼎峙,背靠万仞雪峦,是大理古国的象征。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1公里,苍山应乐峰麓,原崇圣寺正前方,寺毁塔存。大塔表面所抹白灰达七层之多,概为历代维修时所加抹。; z' o2 B1 V2 w. o& [
- W/ d% ]( F! {1 V6 e6 {</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