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风团的分类及护理方案

0
回复
30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0 2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团,是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皮肤红斑,而致血管内液体渗出,形成皮肤组织内水肿,呈现一片略微隆起的皮疹,有大有小,可分散存在,也可融合成片,皮疹风团周围血管充血呈红色,即玫瑰色红晕,中央水肿区挤压组织呈淡红甚至白色,常伴灼热感和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均可见风团皮疹。
  (1)荨麻疹。也称“风疹块”,是由各种因素刺激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在注射疫苗、血清等之后,或食用鸡蛋、牛奶、鱼类之后以及在虫咬、吸入花粉或化学粉尘后都会发生本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常先感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淡红色,大小形态不一,逐渐蔓延至融合成片,见于口唇、面部肿胀。风团出现快,持续数小时,一般1~2天消退,少数可长达数天后消退,皮肤不留痕迹。有的风团反复发作,成批发生,伴腹痛、胸闷不适、恶心、呕吐,可迁延几个月。
  (2)血管性水肿。突然发生皮肤局限性水肿,呈大片淡红色或苍白色,边界不清,瘙痒,发胀或灼热感,伴发热,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甚至喉头等。如发生在喉头,有窒息危险,多半于夜间发生,约持续数小时至1~2天消退,需到医院紧急救治。
  (3)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物疹,可有各种类型皮疹,其中有一种是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是大小不等的风团,较一般荨麻疹颜色更鲜红,瘙痒感,时伴触痛、刺痛,持续时间长,全身性分布,同时伴高热,全身症状重,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常见引起本病的药物有阿司匹林、青霉素、痢特灵等。
  风团的治疗,首先要解除诱因,凡药物、食物、感染等引起风团,应仔细寻找诱因以去除。可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息斯敏口服,也可用赛更啶。此外,口服维生素C,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等,可降低血管通透性。
  顽固荨麻疹患儿可口服强的松,严重急性荨麻疹或合并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则应立即应用地塞米松,甚至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抢救生命。
  皮肤瘙痒可用薄荷或樟脑炉甘石洗剂外涂,以减轻症状。
  日常小儿应注意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因感染而诱发风团。若平时风团发作与接触某种植物、花粉或化学粉尘及食用某种食品及药物有关时,应严禁再接触或食用致病原,从而有效控制发生本病。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