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奋申 发表于 2016-4-19 00:34:27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_幼儿成长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同时也树立尊重他人的品德。认真倾听也是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一个标志。可以说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一、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要求是:“学前儿童要学会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知道认真倾听是一种尊重人的表现;能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地倾听,迅速、准确地掌握别人说话的内容,从而正确理解;能听懂普通话,会说普通话,能识别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倾听不仅是要听,而且要细心地听,集中精力地去听,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可以说倾听是人际关系沟通中最赋予挑战性的技巧,也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许多孩子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无法与人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忠告。具体表现为:

1、当别人还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就急不可待的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2、自己回答完问题后就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3、集体教学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的发言的等等。

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也比较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从小抓起,必须在幼儿期就着手培养。

二、良好倾听习惯的具体要求

表现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日常的各种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时首先应该注意所选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其次因为倾听是相互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倾听孩子。怎样的倾听习惯才可以被称之为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我们将它的初步定位是在集体中能较专注地、较长时间地倾听别人讲话,并能听完整对方表达的意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具体要求:

1)、老师或父母讲话时,能认真倾听,不随意插嘴。

2)、与同伴交谈时注意倾听别人说话,不乱插嘴。

3)、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别人听。

4)、在活动中,能大胆回答成人的提问。 1 2 后1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_幼儿成长行为习惯